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情怀 > 正文

费县聚力建设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四全”体系

  • 时间:2023-12-02 01:09:1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费县立足县域农业禀赋和省农科院科技优势,瞄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全平台支撑、全区域推广、全产业覆盖、全方位赋能的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四全”体系,书写了以学促干、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共建四类科创平台 构建全平台支撑体系

  依托省农科院人才、技术优势,建立高效的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和立体的乡村人才培训平台,搭建起省级农科专家、县乡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打通优质科技资源进村入户通道。

  共建省农科院乡村人才学院费县分院。对接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等政策,聚焦主推技术、适宜品种、人才培训县域“三个全覆盖”,吸纳费县籍在外成功人士、农业科技人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二代”、企业家、退役军人等群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科普“十个一”等系列培训项目,着力培育一批“一懂两爱”乡土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本土农技专家。

  共建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需求、群众技术需求,选取主导产业清晰、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明显,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的新型经营主体,由“三个突破”费县指挥部对口引进的省农科院专家一对一支持,在全县布局建设农产品种植、加工、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技术基地46处。

  共建农科专家工作室。以省农科院挂职科研骨干和舜耕科技服务团成员为主体,设立专家工作室、链长工作室181个,实现优势产业镇和特色产业村全覆盖。开通“舜耕科技一键帮”服务平台,农科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教,实现农业问题一键答、专家在线不打烊。

  共建乡村振兴科技展览室。整理图片影像资料600余份,收集实物展品200余种,撰写2万余字文字材料,动态更新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果成效。积极组织高素质人才培训,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300余场次,举办农业科技夜校50余期,线下培训乡土人才近3万人次,网络直播平台在线培训10万余人次。

  建立三项协同机制 构建全区域推广体系

  坚持“涉农镇街乡全覆盖”原则,根据产业需求和发展重点,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精准配置科技力量,推动整县域农业科技创业创新。

  建立会商协调制。省农科院坚持“举院体制”,建立“院指挥部+县指挥部”两级指挥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实行挂图作战。

  建立挂职帮包制。构建县镇村企多层立体、全面协同的“第一系列”挂职体系,助推45个特色产业村高效、高质、高值发展,聚力打造亩均产值达到10万元、农户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服务主体年收益提高10%以上的区域场景。

  建立多元融合制。推行省市农科院一体化服务机制和本地高等院校协同化合作机制,对接临沂市农科院、临沂大学等科技力量,打造集需求对接、信息共享、产业孵化、创新创业、技能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夯实乡村人才基础,打造农业领域“众创空间”。

  探索三产发展模式 构建全产业覆盖体系

  本着“解决问题是基础、探索模式是关键、提质增效是根本”的原则,对标县域自然禀赋和农业优势特色,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点,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线,以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为面,形成覆盖农业三产的乡村振兴农科模式。

  实施一产提档升级工程,探索“科研所+镇(村)”产业兴镇(村)模式。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战略,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4万亩,培优培强果茶、粮油、瓜菜、畜禽等19个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以胡阳、薛庄瓜菜为主导产业的蒙山前设施农业集群和以薛庄板栗、东蒙山楂、马庄核桃等为主导产业的山区林果产业集群。

  实施二产培育培强工程,探索“科技+农业加工企业”科技兴业模式。建立“一所一园”“一技一企”科技加持机制,以省农科院科研所为技术支撑,实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领行动,建设23个农业示范园区(基地),打造10个特色农业产业园、10个科技示范园、5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

  实施三产创建创优工程,探索“科技+服务组织”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按照推广一批品种技术、建设一处应用场景、扶持一批经营主体、培育一个产品品牌、拓展一条销售渠道“五个一”标准,培优育强粮食、蔬菜、畜牧、果树、食用菌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做实链长制,牵头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协同组织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

  突出四类创新要素 构建全方位赋能体系

  瞄准县域农业科技需求,拓展创新要素供给范围,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普及推广,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充分赋能。

  研发一批新成果。积极筹建费县政企院校协同创新联盟,共建农产品加工、果茶、沂蒙特色美食、豆制品、道地药材、肉鸡健康养殖、天敌与授粉昆虫、农牧循环技术与装备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研示范基地11个、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

  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围绕主推技术、适宜品种全覆盖,落实“六个一”推进措施,即形成1份院地联合推广文件、组建1支联合推广队伍、制订1套推广方案、录制1套推介视频、编辑1套推介材料、建设1批“三田合一”示范区。

  培育一批新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按照“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原则,推进“1+10”区域品牌培育,获批费县山楂、费县甘薯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9个,打造“胡阳西红柿”“蒙山板栗”“费县山楂”“费县核桃”过亿元区域公用品牌4个、亿元级企业品牌2个,“胡阳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1.14亿元,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涌现一批新业态。坚持科技兴企,建立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12个,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深化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联合11家单位和企业成立费县首个“1+1+N”畜牧产业科企创新联合体,推动院属单位与山东百沃等6家企业成立“创新团队+龙头企业”科企创新联合体。建设“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科特派创新创业共同体,实现经营主体和科研人员双赢。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311/t20231128_45558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