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情怀 > 正文

农民日报客户端 | 政企校合作为五指山大叶茶“把脉开方”

  • 时间:2023-12-11 13:27:2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高山云雾产好茶,海南五指山市的大叶茶就是如此。产自岛内第一高山——五指山,热带雨林滋养,大叶茶的生长条件可谓得天独厚。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调研,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并买下两袋茶叶,五指山大叶茶顺势“出圈”,被更多人知晓。

  水满乡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兰芳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村里的茶叶产量不高,农民大多是粗放式管理,急需提升科学种植水平。”

  作为定点帮扶五指山市的央企,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旗下的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化学)和海南大学开展合作,通过科技小院的方式,解决大叶茶存在的短板问题,助力大叶茶产业升级。12月4日,五指山大叶茶科技小院在水满乡揭牌成立,由中海化学与海南大学共建,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五指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支持建设。

  中海化学营销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陈志亮介绍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靠产业,大叶茶就是适合新村的致富产业。此前,公司也给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但效果并不突出,因此公司与海南大学合作,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发挥高校的力量,全方位为大叶茶“把脉”,系统提出一整套大叶茶生产解决方案。“大叶茶科技小院的成立,既能发挥央企头雁引领作用,吸引各界支持五指山茶叶发展,还能聚集科研力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把茶叶品质做得更好。”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谭志强说。

  记者跟随专家们来到什巾岭茶园,园内茶树生长茂盛,茶农正在进行修剪。走到茶树旁仔细一看,叶片斑驳,褐色斑点大小不一。五指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卓娜告诉众人,湿热的气候造就了大叶茶的独特品质,但也为病虫害提供了温床。

  “我家30亩茶园,每年干茶总产量只有200到300斤,好的茶叶都被病虫整坏了,产量自然就不高。使用粘虫板、杀虫灯后,防控效果很明显,我们非常需要更多好技术和方法。”有着20多年大叶茶种植经历的茶农李光盛坦言。

  

  海南大学学生与中海化学的工作人员在交流。李嘉新 摄

  

  “不懂如何培肥土壤、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是大叶茶增产最大的问题。”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副研究员、大叶茶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庆提到,坡地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等是根本性问题。

  据了解,2022年中海化学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大学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创建海南省特色作物施肥体系,将在水稻、豇豆、菠萝、燕窝果、火龙果、福橙、无核荔枝、大叶茶、手指柠檬和黄晶果等共10个特色作物上开展研究。通过科技小院为纽带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探索“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行、农民受益”的农业技术服务新模式。如今,10个特色作物之一的大叶茶率先开始实施。

  记者了解到,近期,海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的两名学生张婉莹、何阳迪将入驻大叶茶科技小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茶叶田间研究。“我们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全面采集大叶茶的土壤、根系、病虫害等数据情况,老师们再针对性制定方案,我们还要试验方案效果,再教会农民。”张婉莹说。

  泡上一壶大叶茶,茶香浑厚悠长,口感浓醇甘爽。喝过茶,一场关于大叶茶提升的研讨会随即进行。

  “找出大叶茶产业问题以后,再和企业一起做针对性方案。海南岛只有中海化学一家化肥生产企业,其他的都是渠道商和流通商,因此两家单位合作十分有必要,海南大学根据土壤、作物需求制定科学配方,中海化学根据配方生产定制产品。”海南大学教授阮云泽说。

  

  

  研讨会现场。李嘉新 摄

  

  在阮云泽看来,现有很多技术是技术单一,科技小院侧重多技术集成,大叶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也将是综合性技术。她以香蕉举例,以前做品种、肥药的各是一套技术,这些单一的技术都不能有效解决香蕉的问题,现在研究生到科技小院去,把单一的技术品种、栽培、轮作、施肥等技术整装配套起来,形成农民需要的适用性技术。

  看到茶园的情况,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岗负责人陈少翠提出,山区病虫害较多,大叶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通过精准农药和化肥提升防治效果;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推广太阳能板灭虫;统防统治上,推广植保无人机,解决山地作业难题,降低农户劳动强度。

  “在大叶茶科技小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做好配合,争取早日形成一套产量和品质提升的综合管理方案,推动大叶茶提产增效。”中海化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黄兆海表示,公司将针对性地研发特色肥料、功能肥料,在有机肥料方面进一步转型升级,开发出更高效、更便捷的产品满足海南省特色作物的需求。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浩

  




原文链接:http://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312/t20231208_35449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