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市围绕稻米产业特色,聚焦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对接省、市级农业院所等资源单位,重点谋划、深入推动“柏庐大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县域示范。
一是夯实生产基础,把好“品质关”。依托水稻良种补贴项目,筛选引进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近100%、优良食味水稻占比近100%。建立品种示范基地4个。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产质效协同提升等技术13项、集成绿色生态种植模式4套。其中稻油(肥)轮作周年生产模式累计推广面积28万亩,有效提升稻米品质。
二是强化加工效能,把好“品控关”。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6万亩;省级绿色优质稻米基地11个、面积9.42万亩;认定有机稻米基地4个、绿色大米品牌17个。建成粮食产地烘干中心(点)36个,实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产地稻米储藏能力9600吨,其中低温优储能力8200吨;建成稻米产地加工线5条,拥有2家社会面大米加工厂。
三是提升营销成效,把好“品牌关”。昆山市区域公用品牌“昆味到”已授权稻米主体38家,获“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4家,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2个、十大品牌2个,培育江苏省“味稻小镇”3个等。持续推进“水稻+”行动,深度融合水稻与昆曲、文创、康养等产业,积极举办插秧节、稻香节、丰收节等农事活动,带动区域农文旅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