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点水生生物斑鳠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州省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顺利举办。活动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罗甸县人民政府和罗甸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协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有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朱新平,及相关单位代表、渔民代表、媒体记者、志愿者和群众约75人参加了增殖放流活动,共放归斑鳠鱼苗9.93万尾,有效补充了斑鳠的野外种群资源。同时,还开展了水生生物保护、外来水生物种入侵防范等科普宣传,共派发各类宣传单1000余张,有效提升了公众爱渔护渔意识。
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俗称芝麻剑,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有记录的最大者可达16公斤,因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而得名,是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珠江“四大名鱼”之一,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其对水环境的要求较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种,对维护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斑鳠在我国的珠江广东及广西水域、云南元江、广东韩江、福建九龙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其中,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南盘江等干流以及郁江、左江、右江、桂江、柳江、蒙江等支流是斑鳠在珠江流域的主要分布区。近年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整个流域的斑鳠野生种群资源量锐减,在202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目前,贵州、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正在开展斑鳠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