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以开展自治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为契机,紧扣“资源增值、集体增收、农民增富、治理增效”目标,积极探索“复垦复绿、乡村旅游、餐饮民宿、仓储物流”等多元盘活模式,唤醒土地“沉睡”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是老旧资源新整合,闲宅摇身变美宿。常乐镇枣林村把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与培育特色文旅产业相结合,整合老庄点286套闲置宅基地(面积230亩),谋划实施中卫市常乐胜境农文旅融合项目,构建“田园+匠+农+文+科+创+慢生活”的乡村生活部落;迎水桥镇先后引进吾特特(宁夏)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神州研学旅行社等8家企业,投资2000万元在何滩、长流水等村盘活闲置农房300余套,积极发展“旅游+康养+研学+体验”模式,建设老房子展馆、高端休闲民宿、“原舍依田”自然庄园等基础设施,打造高标准研学游休闲度假基地,巧把乡村美景变“钱景”,让群众端上文旅产业“致富饭”。
二是残垣断壁再利用,复垦复绿创新收。宣和镇、永康镇等南山台地区,探索通过“整治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宣和镇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对369亩废弃农村宅基地及相关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平整、培肥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整合耕地344亩,建成后可增加年收益40余万元;永康镇徐庄村和永康村对往年集中拆除的60余宗闲置宅基地及周边残垣断壁30余处进行复垦整治,规模约为60亩,复垦出耕地54.16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3.427亩,经过土地治理已达到耕种条件,通过种植玉米、西瓜等作物每年为农户增收5万余元。
三是空置农舍重建设,发展乡村新产业。镇罗镇结合设施蔬菜产业,整合项目资金,利用关庄村养殖园区拆除空地,采用“跨村联建”的方式建设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发展乡村新产业;文昌镇五里村、东园镇双渠村空置楼房变身“旅游公寓”,有效盘活村民手中的闲置房产和村集体资产;常乐镇社区积极发掘下河沿历史文化,保护搬迁后未拆除的农宅、银行、剧院、老邮局、卫生院、商店等建筑,规划整个区域以瓷窑文化为主线,对老旧风貌建筑进行修缮,打造陶瓷古村落,谋划发展文旅产业。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