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租赁 > 正文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0821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22-02-25 11:10:5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靳方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天津文脉传承工程项目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农业农村委研究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很好。

  关于“系统整理天津历代文集”的建议,天津图书馆对馆藏历史文献进行粗略筛查。天津图书馆馆藏现存1949年以前历代津人著述约1300种,版本类型包括刻本、影印本、铅印本、抄本、稿本和油印本等。其中1911年以前古籍文献约200种,以清人著述为主,内容主要是诗文集。部分文献已经整理出版,如《天津文献集成》(李国庆、王振良主编,201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储仁逊闻见录》(201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民国时期图书约1100种,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社会、文教体卫、文学艺术、工商实业等多方面。非正式出版物占有一定比例,如海河、永定河、桑干河等河流疏治报告书。另外,天津地方创办期刊约500种,包括机关单位、各级学校的自办刊物、天津地方文学社团创办的刊物以及民国时期各工商实业出版的刊物等。

  天津图书馆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收藏历史文献79万册,其中历代线装古籍59万册,民国时期书、报刊文献20万册。设立历史文献部,承担文献保管、阅览、编目、研究和加工等业务工作。整理开发馆藏文献是本馆沿袭已久的一个传统。早期以编制目录为主,如《直隶图书馆书目》、《天津市立图书馆图书目录》、《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书目》、《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善本书目》、《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方志目录》、《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明清小说目录》、《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活字本目录》及《周叔弢先生捐献藏书书目》等。近年来,在全国大力推行古籍保护工作背景下,在原有编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加工技术,对文献采用数字化加工,使藏之秘阁的古籍化身千百,先后编制出版了《全祖望校水经注稿本合编》、《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天津图书馆藏家谱丛书》、《天津地区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严修手稿》、《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皮影戏影卷选刊》、《天津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天津地区图书馆编印旧版书目汇刊》等。

  馆藏文献的整理出版,既实现了对原版古籍的保护,也在更大范围内宣传了馆藏,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便利,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天津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因此有能力承担并继续做好天津历代文集的系统整理工作。

  提案中还提出:结合天津历史人物研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成果,围绕重大历史故事和重要历史人物,制作拍摄《天津文脉》等以天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系列纪录片。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引导我市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利用多种形式,展示天津文化,讲好天津故事。特别是在纪录片创作中,记录新时代、展现新风貌,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讴歌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现我市优美自然风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思想内容健康、艺术风格独特、制作手法精良的纪录片传播天津文化。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引导我市制作机构,聚焦天津优秀传统文化,围绕重大历史故事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纪录片的创作生产。

  此外,市农业农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部署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农耕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积累农耕文化资源信息。

  二是配合有关部门鼓励农耕文化资源丰富、特点突出、条件成熟的乡村,采取修缮乡村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建立农耕文化保护利用设施等方式,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馆、传承基地以及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等设施,将农耕文化资源充实进去,记录乡村历史、发展变化、乡村振兴史,留住乡村记忆。

  三是配合有关部门依托以大运河漕运文化、了凡稻耕文化等为代表的天津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商品、演艺娱乐、民俗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21年4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ZWGKYXXGK1640/JYTA9096/202106/t20210611_54764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