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租赁 > 正文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0737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22-02-25 10:56:4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刘景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寻味天津“烟火气”,打造津城慢生活圈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研究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近年来,天津文旅行业强化城旅结合,突出城市整体的吸引力,推动部门合作、产业融合,构建了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大旅游产品支撑体系,培育了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游、都市博览游、海河风光游、滨海风光游、山野名胜游五大旅游品牌,实现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一、挖掘建筑历史人文内涵,建设文商旅价值高地

  五大道地区做为天津市的文化名片和城市会客厅,是展示美丽天津、美丽和平的重要窗口。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最美中国 文化魅力、智慧旅游目的地景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等荣誉称号。在促进五大道地区文旅商融合发展工作中,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进一步丰富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历史风貌建筑历史人文信息收集整理和挖掘工作,一是推进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房地契证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开展历史风貌建筑口述史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同时,风貌整理公司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风貌建筑展示区、历史文化聚集区、高效经济产出区”的要求,重点开展对五大道试验区建设运营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文商旅业态体系,实现文商旅产业融合。

  二、紧贴旅游市场需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挖掘梳理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关联,串联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利顺德大饭店等历史文化资源,沿海河两岸打造以“近代中国看天津”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天津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近代建筑遗产为基础,挖掘名人故居资源,推出爱国主义教育、近代中国历史、万国建筑博览3条精品文化旅游主线,提升老城厢—古文化街、五大道、一宫花园3个片区,打造五大道民园广场、睦南公园2个节点,形成“三线三区两节点”格局。统一设立名人故居电子铭牌,增加智慧讲解导览功能。统筹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北疆博物院、广东会馆、天后宫、天妃宫、鼓楼、文庙、邮政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文博资源,打造津门故里等10条文博旅游精品线路。为进一步激活五大道历史文化价值,满足游客多方位需求,针对旅游市场需求,以“文化内涵深、游客口碑好、对假日经济促进明显”为原则,推出了一系列各类主题活动。支持办好五大道国际文化艺术节、五大道国际旅游节,支持五大道公司、市风貌整理公司围绕民园广场、先农大院、民园西里、庆王府等举办文化旅游活动,组织好春节年货市集、五大道赏花节等活动,做到每季有大型活动、每月有特色活动。

  同时,积极作为,打造网红城市。针对“近代百年看天津”、“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小洋楼资源丰富等特色资源,与国内头部互联网传媒企业阿里、腾讯、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等进行合作,利用重点活动时机邀请全国网红大V到天津踩点拍摄,与各平台合作举办线上短视频挑战赛,对天津城市形象有关内容进行引流和推送,扩大天津网红点位传播规模和效果,形成传播热度,五大道民园体育场等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三、规划引领,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利用

  2008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来,我市认定了14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包括以中式传统风貌为特征的老城厢、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异国风情为特征的五大道、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共计约9.9平方公里。2019年起,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开展了中心城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新修编的保护规划明确各类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式;创新街区有机更新政策;鼓励街区内进行活化利用,提升街区活力;调整优化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分类与规划指标;提出老旧社区改造更新措施。目前已完成初步成果,正在履行审查报批程序。

  2008年西青区杨柳青镇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2020年6月印发的《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行动方案》中,提出我市要开展包括杨柳青大运河文化公园在内的杨柳青运河古镇保护工程。市规自局正在积极配合西青区人民政府开展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元宝岛核心展示园的城市设计和保护规划修改工作,在历史文化保护要求中,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目前保护规划修改方案已完成初步成果,正在履行审查报批程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升天津市城市活力。

  四、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为普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知识,整合文商旅产品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体验效果,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一是率先实现保护标志牌二维码扫描,早在2014年完成了对全市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更新工作,并逐一刻制二维码,为游客深入了解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二是推出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电子旅游导览器,2015年即推出了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电子旅游导览系统,首期选定了31幢历史风貌建筑,规划了精品旅游线路,编辑整理中、英、法、日4种语言的解说,使游客既能身临其境又能亲耳聆听,全方位地感受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三是推出了历史风貌建筑手机智能导览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天津105幢最具代表性历史风貌建筑的自动导览、地图导览、手动点播,并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参观路线方案等一系列现场辅助导览功能,对于提升文商旅服务品质,有效宣传我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以发展夜间经济为契机,促进文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夜间经济成为新动能,夜市成为城市新风尚。夜市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角色,也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特色吸引点,吸引外来游客,也方便市民生活。随着运河新天地、五大道夜市、西青社会山国民夜市的开街,夜游津城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喜爱这种休闲生活方式。我们将以“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为主线,不断丰富夜市的文化内涵,丰富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丰富夜间旅游线路,打造出更多更好具有天津文化气息的夜间消费的集聚区、示范区。

  下一步,积极编制落实《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我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继续大力挖掘、开发和整合包括五大道、鼓楼、古文化街等地区在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业态,完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天津旅游拳头产品。今年将会同相关单位持续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在夏季举办第二届夜生活节,继续组织各大夜市街区、商场、餐饮、文化、旅游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食节、购物节、文化旅游节以及小型歌舞、电子竞技、时尚展览、夜间市集、新品发布等夜间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商务旅游人群,大幅提升夜间经济繁荣度、活跃度,让慢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突出“生活气”“烟火气”,将天津的“洋气、讲究”充分的在一个一个夜市内体现。

  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1年4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ZWGKYXXGK1640/JYTA9096/202106/t20210611_54764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