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租赁 > 正文

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6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 时间:2022-02-25 10:12:2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李贺代表: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您提出的第046号《关于打造全盟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议》建议由我厅负责主办。经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领

  自治区一直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白玉刚部长指示和自治区政府郑宏范副主席的要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对兴安盟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目前主要开发了“一馆三址”,即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和乌兰夫办公旧址。未来还要重点打造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兴安中学礼堂旧址、内蒙古师范学院礼堂旧址和内蒙古林矿总局旧址等,形成一馆十址的格局。

  (一)发展方向

  兴安盟未来重点以红城品牌为目标、研培教育为重点、多元延展为支撑的发展方向。

  (二)具体思路

  一是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改造提升、兴安盟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礼堂旧址维修改陈等工程,提高场馆展陈水平。

  二是培育红色文化品牌。依托兴安干部学院和红色场馆,开发红色研培课程,开展盟内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创意策划文创大赛等形式,提升知名度。

  三是提升红色文化氛围。通过在重要道路等区域设置统一标识或路灯,建设红色雕塑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四是打造红色剧目。打造大型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歌舞剧《赞歌》,将自治政府成立前后的历史展现在舞台上。

  同时,兴安盟也应按照自治区规划,着手制定兴安盟红色旅游规划或实施方案。

  二、加大投入力度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直持续支持全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对符合资金申报要,具有发展潜力的红色旅游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其中,2018年支持科右前旗红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10万元;2019年支持乌兰浩特市红城1947朝鲜族民俗旅游度假村80万元;2020年科右前旗红色旅游名镇(红色党支部景区)提升项目100万元。2021年我厅将继续支持全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乡村+红色旅游项目,希望兴安盟能够按照自治区要求,积极主动筛选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逐级申报资金支持。

  三、加强舆论宣传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宣介工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启动“爱上内蒙古”主题品牌形象宣介活动,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安排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组织网红主持人与延安、遵义等地新媒体机构合作开展“红色足迹系列”网络直播活动,推出图文报道《点亮那些红色地标》、微纪录片《纪念馆里的党史》《红色文物有话说》等新媒体产品。安排各媒体组织党史专家、党员主播、专业讲解员、青少年讲解员,开展“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互动活动。下一步党委宣传部将统筹做好“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宣传报道、安排各媒体利用“八一”、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组织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国庆节期间,自治区、盟市、旗县媒体将精心策划推出“爱祖国 家乡美”“挂国旗 唱国歌”“看祖国美景 祝中华昌盛”等报道。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内蒙古红色旅游线路发布活动,签署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倡议书》。推出了全区“亮丽北疆”系列10条红色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兴安盟“亮丽北疆·纪念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红色旅游线路”位居自治区红色旅游线路榜首。以这条线路为基础延伸出的“革命烽火·红色草原”精品线路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中共锡察巴乌工委驻地旧址—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纪念地—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乌兰牧骑宫—科右前旗兴安盟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1日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
原文链接:https://wlt.nmg.gov.cn/zfxxgk/zfxxglzl/fdzdgknr/bmwj/202108/t20210827_1835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