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吉林省博物院推出云展览“大道纵横──东北传统(陆上)交通工具展”。展览讲述了从1644年至1911年,这数百年间清代东北道路交通的状况和交通工具的种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发生的历史事件。
我国各代中央政府或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历来重视东北地区的管辖和交通建设。清以来,在明朝的基础上补充和调整驿站,使得东北地区的交通四通八达。展览通过打牲乌拉送贡、南怀仁坐牛车返回吉林、沙俄使节伊台斯前往北京、矿工去漠河开采金矿等故事,展示东北传统陆上交通工具。其大体上可分为旅客用车、运货用车及客货两用车三类。所谓旅客用车,诸如(畜力)轿车、骡驮车、骆驼车等;所谓运货用车,诸如马车、牛车、驴车等;所谓客货两用车,诸如独轮车、勒勒车、扒犁等。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传统运输一般利用冬季进行。其原因:一是因为冬季时,山川河野俱被冰雪所覆盖,形成天然的良好道路;二是因为冬季为农闲期间,大量农民把货物运输当成自己的副业。并且运费极为低廉,客商大多利用冬季农闲时期运输货物,因而在东北地区民间车马数量极为庞大。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东北传统运输的重要性随之变更,逐渐成为辅助的运输方式。但在冬季,传统运输频繁,在东北地区的民间运输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大凡车者,出乎天而行于地,用旱之舟而能行之屋也,有国之大用莫如车。”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