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外农家乐 > 正文

这位“上海匠人”把泥巴玩成了艺术

  • 时间:2022-02-25 11:04:1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这个春节,上海雕塑家张永千和许多人一样,几乎一直在家“宅”着。但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是,虎年春节期间,他在家里摆弄着自己的“泥巴”作品,尤其是新近出炉的那对紫砂“虎”。

  1.jpg

  从艺42年,张永千学过多年木雕,也去过上海美术学院进修,先后拜了8位名师,集雕塑、陶塑、木雕民族民间艺术于一身,也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紫砂陶塑艺术家。他是国家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匠、上海市首席技师,也是上海市闵行区非遗项目传承人。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艺术家的责任。”张永千说。他积极关注社会,从时代巨变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创作了表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夜以继日》《爸爸,我们都挺好的》等作品。此外,他创作了红色题材《不忘初心·勇攀高峰》《忠孝难全》,世俗生活题材如《责任》《大喜日子》《国泰民安》《鸡毛换糖》《乐园》等。

  2.jpg

  《同心协力-不辱使命》紫砂

  张永千的仕女人物题材、神话人物题材、古代人物题材等紫砂雕塑题材多种多样,代表作品有《春光无限》《夸父逐日》《补天精神》《八仙过海》《王羲之》《守护之神》《真假李逵》等。不管是女子儿童、文人武将,还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张永千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饱满,造型准确,肢体舒展,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风貌。

  3.jpg

  《夸父追日》紫砂

  张永千最初学的是木雕艺术创作,打下了以“雕”为主的减法造型法则;后来进入紫砂艺术领域,积累的则是以“塑”为主的加法造型法则。这种加法与减法的不同造型方式,在他的创作中被深度结合起来,形成了复合式的造型法则。就像他自己所说:“其实木雕和紫砂雕塑在艺术造型上都是相同的,只是技法不一样而已。”

  相比于木雕,紫砂雕塑有着更复杂而特殊的成型过程,如先期经过构思、小稿、泥稿、模印、镶嵌、晾干等塑造成型过程,还要经过高温烧成过程,要考虑到烧制中的干燥和收缩比例,防止翘偏变形及裂纹斑疵等意外情况。对于张永千而言,经过多位名师指点与自己多年的刻苦研究,对于紫砂的泥性、可塑性及不同温度下的烧制变化已经了然于心。依托木雕打下的扎实造型基础与空间营造技法,积极拓展紫砂的色彩、肌理与可塑效果,他由木雕“跨界”紫砂,可谓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4.jpg

  《李清照》紫砂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断拓展紫砂陶塑艺术语言,总结出十二个字:“寻找矛盾、运用矛盾、调和矛盾。”2015年,张永千用全新的视野创作了作品《四大美女》,创造性地颠覆了工艺美术的传统观念。作品采用线面结合的方式,把美女脸上的五官留白,给予了无限的想象。“我的观念是:任何人工雕琢都无法超越举世美女,故我把‘美’留给观众,让欣赏者去想象自己心目中的美。”此外,他独创性地把美女身上的服饰,用现代构成原理分割成多个画面,一人身上着不同的样式服装,成为多变的服饰,表达美女爱美之心切。观念与形式的高度融合,得到从业者的争先效仿,并得到评委高度好评,获得了“百花奖”金奖。

  把传统的写“意”精神创造性地发挥,并制造悬念“留白”,这是张永千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品《寂》运用了“动与静”的对比。左边老人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沙发一边,有意留出右边的大片空白,让观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比实际空间更多的虚幻空间。一只窜动的老鼠,安排在最右边。虽体量小,但动感十足,与呆板静态的老人保持了视觉上的均衡,也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5.jpg

  张永千正在创作“寅虎添翼”

  寅虎年,张永千的最新雕塑作品是一组“寅虎添翼”紫砂老虎。这对虎除了出现在朵云轩展示的“寅虎添翼”紫砂壶壶钮上,原版雕塑还将在今年展出。为了这对老虎,张永千花4个月时间反复推敲,前后创作近百稿。在无数次推翻重来之后,终于完成了虎豹相拥的“金翼壶”和双虎依偎的“爱翼壶”。

  6.jpg

  7.jpg

  “寅虎添翼”紫砂壶

  “我有‘上海工匠’称号,不能愧对这一称呼。”张永千说。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wbzx/20220211/7fb54ac828074916a4d0e8c3e071bb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