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农家乐 > 正文

【课题研究】湖南发展全域研学理念与实现路径

  • 时间:2022-02-25 11:52:1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湖南发展全域研学理念与实现路径

  李先跃1  喻洁2

  (1.湖南女子学院;2.湖南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产业融合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其融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业已是许多国家支柱性产业和经济增长推动力[1]。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明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宜融则融、能融则融”工作思路,开启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的新篇章。研学旅行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革新举措,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典型新业态。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文化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标志着我国研学旅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在校生规模1.94亿人,如果仅按相关文件中贫困生每年度研学最低补贴800元计算,我国研学旅行总市场超过1500亿,发展潜力巨大。

  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研学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2018年先后认定两批省级研学基地共计173家,成为全国省级研学基地最多的省份[2]。湖南省研学旅行经过几年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普遍存在研学旅行课程不成体系,地区发展不均衡,研学旅行市场效应未充分释放等问题,亟待全面提质升级。国家11部委《意见》明确指出各地教育、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密切合作,结合域情、校情、生情,创建研学基地,并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这为全域研学提供了发展思路。所谓全域研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和行业与学校全面协同,紧密配合,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学段统筹构建区域内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系统研学旅行服务。湖南研学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湖湘文化研学资源特色鲜明,应以全域研学思维从湖南区域整体布局,统筹开发,配套服务,全面提升研学旅行质量,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助推研学旅行系统化演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一、以全域研学思维整体提升湖南研学旅行实践育人质量

  (一)以全域研学理念构建湖南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湖南研学旅行要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指导,依托区域研学资源,探索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目标、主题课程目标、课程项目目标三个层级归类课程资源,配套研学服务,统筹区域课程开发与设计,解决研学课程目标不清,不成体系及同质化问题,同时做好区域内课程项目在地化、课程线路主题多样化、区域研学课程体系化,以充分满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二)以全社会服务理念构建湖南研学旅行服务与监管体系

  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多方参与与配合,需调动全社会力量为之保驾护航,湖南要以全社会服务理念来构建研学旅行服务与监管体系。一是根据湖南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的需求,做好区域内研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做好研学服务配套,打造覆盖吃、住、行、活动等全过程的研学旅行服务体系。二是湖南文旅、教育、交通等研学相关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组成研学旅行监管体系,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研学旅行发展监测评价机制,保障研学旅行实践育人服务质量。

  (三)以全员育人理念构建湖南研学旅行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求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员育人应是《意见》明确的研学旅行公益性最好诠释。一是要鼓励湖南区域内民众积极参与研学活动,只有让学生与当地民众互动与交流,实地调研与探究,才能真正了解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同时让民众得到发展研学旅行的实惠,又担负起培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二是湖南学校、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及行政部门等研学相关者密切配合,以全员育人理念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实现湖南研学旅行全面育人目标的有力保障。

  (四)以全方位体验理念打造基于学生具身认知的研学课程体验场域

  针对湖南研学旅行目前普遍存在体验性匮乏、场景性断裂及探究性薄弱问题,湖南在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时应围绕学生中心充分利用在地资源结合现代技术营造活态化研学氛围,努力打造全方位研学体验场,让学生在浸入环境的交互中促成知、情、意、行的耦合,达到研学实践教育认知的生成性、平衡性与动态性;同时除了在基地研学外,还应深入探索研学旅途生活教育价值,将德智体美劳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在吃、住、行、娱等旅行全过程,达到研学与真实生活的无缝对接,实现研学全过程育人。

  (五)以全产业融合助推研学旅行与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研学旅行对象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意见》倡导各地发展研学旅行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区域在地资源,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活动课程,可知研学旅行涉及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等诸多行业。湖南发展研学旅行需得到相关行业有力支持,这也为研学旅行与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契机。通过产业融合可以更好满足湖南研学课程学科交叉和多样化研学需求,也有益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湖南发展全域研学实现路径

  湖南发展全域研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实际从研学基地、研学线路逐步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全域研学:一是合理开发区域内核心研学资源创建研学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基地课程;二是以研学基地为据点,以点连线,设计多个基地组成的主题研学线路;三是以线带面,合理挖掘和融合基地周边非优区研学资源,逐步建立点、线、面融合的可自主选择组合的全域研学课程体系。

  (一)布“点”:做好研学基地区域布局和建设

  一是加速基地研学功能转化升级,统筹扩大研学基地建设数量。湖南现有研学基地主要是在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和教育营地基础上衍生而来,同时扩展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具有研学价值的平台和空间。湖南第二批省级研学基地是直接将124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认定为研学基地。目前来看这些基地研学功能转化迟滞,体验不强,探究不深,研学浅尝辄止,亟待转型升级。同时湖南各区域研学基地数量缺口大,需统筹布局,加速建设。

  二是做好基地研学课程建设,提升基地服务品质。充分考虑研学受众,分学段开发和更新基地课程,处理好与区域内外学校定期研学和不定期研学的关系。加强研学基地与学校互动,发挥基地教育大本营作用,拓展基地服务范围。如湖南城市周边的乡村研学基地可以采用承包土地形式给距离近的学校开展农业研学和劳动教育;对距离远的学校主动上门服务,提供农业研学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在学校空地或者楼顶开辟农学花园,由乡村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城乡研学联动,加速乡村研学常态化等。

  (二)连“线 ”:做好区域研学线路开发与设计

  一是做好湖南研学基地主题整合,打造特色研学线路。注意遵循择点内容避免重复,一般基地间距不超过2小时车程为宜,同时避免出现“游而不学”和“只学不游”诟病。

  二是依托湖南主题旅游线路挖掘研学教育价值,设计主题研学线路。如湖南近年推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条精品线路”、“51条旅游扶贫线路”、“六大湖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旅游线路,主题鲜明,涵盖地域广,经过挖掘、设计,可以转化为湖南主题研学线路。

  三是落实《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建设指南》关于研学目的地和研学基地建设目标和要求,力争打造湖南精品研学旅行线路。

  四是响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推出研学旅行热点线路。如今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研学前景广阔,湖南要响应号召着力开发乡村研学线路。再如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品级高,为满足今年建党100周年学校及社会各界学习党史需求,应及时开发、评选、推出系列红色研学旅行线路。

  (三)成“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实现区域研学融合发展

  一是处理好湖南研学资源优势区和非优区融合关系。对于优势研学资源可以打造成研学基地,采用“研学+”模式与周边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基地带动作用;对于研学资源非优区,应秉承“+研学”融合模式,适度开发研学课程。比如乡村振兴建设中湖南不少地方的“一村一品”就是很好的特色研学优势资源可以打造成研学基地,与周边自然教育、乡村生活美学、在地文化、非遗传承等资源融合开发出系列主题课程。

  二是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先导,打造全域研学示范区。全域研学重在让学生正确认知真实社会和自然,无关生态环境好与坏,接待条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关键看研学课程如何设计,导师如何引导,重点在灵活运用正面和反面教育,启发学生思考和正确认知,因此全域研学对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要求相比全域旅游更容易实现。目前湖南省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7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9家,这些区域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等多方面通过考核认定,为创建全域研学区奠定了良好基础。湖南应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试先行,打造全域研学示范区。

  三是对接“锦绣潇湘”品牌,建设五大板块主题研学区。2020年湖南文旅厅公布“锦绣潇湘”五大板块主题旅游,并明确每个区域板块都需包含研学旅行主题,这为区域研学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中长株潭板块主题“时尚都市·历史文化”、大湘西板块主题“魅力湘西·世界遗产”、环洞庭湖板块主题“天下洞庭·湿地生态”、大湘南板块主题“诗意湘南·寻根祈福”和雪峰山板块主题“神韵雪峰·户外休闲”。每个板块主题都是对区域资源特色的提炼,也是区域研学发展主题方向,未来五大板块应围绕主题建设全域研学区。

  三、湖南发展全域研学应避免的误区

  一是全域研学资源开发不是区域内所有景区大张旗鼓全面开发,应是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全域一盘棋统筹规划,对于优质研学资源要作为研学基地重点建设,对于非优区建议尽量保持原汁原味挖掘研学价值,让学生在真实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感知、思考和探究,这也是全域研学在基地研学基础上的重要价值所在。

  二是全域研学虽然倡导在真实场景中体验,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随意游乐,出现“游而不学”,研学旅行虽强调过程,但最终还是要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不能脱离研学旅行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教育根本,因此全域研学课程开发、活动项目设计以及课程有效实施必须目标明确。

  三是全员育人是把全域研学区域内居民既作为研学对象和服务者又让其担负起一定的教育责任,这是全域研学与基地研学相比的价值差异点,也是困难点。民众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和角色的复杂性决定了研学效果的诸多不可控性,因此区域全员育人并不意味着全民直接参与到跟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对民众的适当选择、引导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研学导师的现场掌控和及时干预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

  四是研学安全是全域研学首先考虑和保障的问题,也是全域研学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全域研学区范围广,环境复杂,涉及安全因素众多,因此全域研学区安全保障难度更大,需针对学生特点对每一个活动项目,每一个区域逐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职责明确的安全保障机制,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和安全预案,不能让安全因素成为全域研学的拦路虎。

  研学旅行与传统学校课程教学最大的差别就是体验和探究,全域研学强调在真实生活、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为学生打造全时空体验场,是在基地研学基础上的提质和升华。全域研学是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地区的路径选择和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湖南所有地区,各地要以《意见》为指导,科学研判发展全域研学的可行性,立足学生和学校研学需求,统筹构建区域内研学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先跃.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12):212-220+229.

  [2]李先跃.研学旅行发展与服务体系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6.

  

  作者简介

  李先跃(1976—),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研学与康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研学旅行、旅游管理研究;喻洁(1980—),女,湖南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研学旅游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13332511332;邮箱:460466930@qq.com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ztzl/kjjygz/yxly/202109/t20210928_206696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