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洪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助力广西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由我厅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0年以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立足文化旅游部门的资源优势,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夯实基础,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宣传营销,大力推动全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结果,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6.5%;乡村旅游消费约2006.38亿元,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6%。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区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产业引擎。
一、加大支持力度,打牢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去年,共下达文化事业经费1.89亿元,切块旅游扶贫专项资金2.5亿元。建设了75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厕所577座。先后制定了《广西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工作指引》《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振兴文旅经济的若干措施》《金融支持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有序推进全区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复业。2020年7月3日,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快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14个方面,为我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指导将乡村旅游作为“5+2”特色产业的贫困县、“3+1”特色产业的贫困村,因地制宜挖掘山水田园、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差异化培育各类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621家。南宁市忠良村、贺州市龙井村等33个村(屯)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获得国家支持。
三、深化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动融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庄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新型产业融合品牌创建,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新产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3家。与自治区体育局开展合作,引导贫困县创建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并将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辐射贫困地区。同时,从体育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品牌示范工程创建、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着手,推进贫困地区“体育+文旅”融合发展。联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广西农村信用联社签订《支持广西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好乡村文旅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四、扩大宣传推广,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开展“壮族三月三”“广西人游广西”“冬游广西”等主题活动,发放广西文旅消费券、出台景区门票打折等优惠措施,推出王鸥、慕林林、许菲、欧凯明等一批广西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和推广大使代言广西文化旅游,组团先后赴北京、武汉、十堰、广州、南京举办“壮族三月三 相约游广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和公众促销活动,发布“大瑶山秘境仙踪氧心之旅”“桂北侗族文化体验之旅”等1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积极宣传推广我区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优质资源,有效带动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据统计,2020年以来,我厅共组织开展了文化旅游推介活动30多场次,邀请组织媒体和旅游业界共6批次,线上线下组织参加区内外文化旅游会展活动10多场次。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在巩固前期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不断加大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做好规划,出好政策。继续指导各市充分挖掘山水田园、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高质量培育各类乡村旅游新业态,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出台有关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有力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基础。结合实施“四通一建”工程,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和通景公路改造升级。继续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建设。持续推进村级服务中心和旅游厕所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旅游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三是加强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在全区甚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四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入挖掘乡村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新乡贤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鼓励乡村旅游文艺创作,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乡村特色文娱品牌活动,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五是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通过线上网络学习、线下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乡村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产业扶贫带头致富能人的技能培训,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2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