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凝莹委员:
您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厅的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践与成效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下简称“双创”)为抓手,通过宣传贯彻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特色旅游。
(一)体制创新与改革,汇聚全域旅游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作出部署,相继出台《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若干支持和激励政策》《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既顶层统筹设计安排又能充分衔接特色突出,以规划和方案制定推动广西全域旅游创新科学发展。二是建立自治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29个成员单位),重点整合协调创建单位旅游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口岸管理、品牌建设等旅游发展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三是实施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重大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形成了推动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创新推出“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工作机制,在财政资金安排、用地指标保障、项目前期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统筹谋划推进,推动“双创”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双创双促”工程,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同步建设工作。鼓励和指导“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命名单位继续巩固提升并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单位同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二是对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或“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自治区财政给与1000万元或5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是在广西全覆盖开展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单列“特色旅游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考核指标并不断加大权重,鼓励和引导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地域特色,发展全域旅游。经过数年来的全域旅游和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广西已经进入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全行业集体动员,共建、共管、共享良性循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阶段。目前,广西共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创建单位14个,有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6个,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32个,有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25个;广西111个县(市、区)中,有95个县(市、区)参与“双创”工作,占广西县(市、区)总数的85.59%,其中有81个县(市、区)参与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占广西县(市、区)总数的72.97%。
(三)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全域旅游优良环境
一是通过建立阳荔蒙鹿旅游联合体、岭南风情粤桂侨乡旅游联合体、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桂中山歌文化旅游联合体、广西边境旅游联合体等旅联体,联合进行策划营销,实现地域资源优势互补;以桂林、北部湾和巴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基础,构建“3+N”多元增长极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环首府、桂中、桂北、边境旅游带,构建“铸点——连线——扩面”的全域旅游县域联动发展格局。二是探索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建立与越南边境旅游省份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联合处理突发应急事件机制,在广西东兴、越南下龙湾等地开展跨国旅游联合执法,加强整治旅游市场环境。三是总结提炼出“全域旅游广西模式”并向外推广,四川省于2018年到广西学习调研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经验做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天府旅游名县考核评分细则(试行)》参考借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验收评定标准体系;形成《关于推进全域旅游探索发展的报告》上报原国家旅游局获批示认可。四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2019—2021年举办“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品牌活动,展示“双创”工作成果,打造“一站式”大卖场,有效激发广西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惠民,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拉动县域文旅经济发展,与全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二、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到的“特色旅游线路未很深入人心”“旅游配套设施尚未非常完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待加强”“仍然缺乏全域旅游强品牌形象”等等,都是当前推动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就以上四个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文旅融合机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全域旅游的产业发展逻辑就是“旅游+”“+旅游”的产业融合,重点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结合广西实际,既要遵循要素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等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旅游与红色、乡村、文创、非遗、工业、水利、林业等要素融合,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经济体系。仅2021年,我厅就争取到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724万元,用于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戏曲进乡村等项目。探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在桂林三千漓景区、千家洞景区、钦州石祖禅舍等地打造阅读空间,把阅读服务嵌入旅游景区、精品民宿等。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热土 壮美广西”2021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2021年广西文博旅游艺术活动周、“金牌导游说广西”等,强化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影响力。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策划推出了广西10条红色旅游线路,“百色起义·红色广西” “血战湘江·突破包围”3条精品线路选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各设区市也相继向社会发布了当地的红色旅游线路。“中越边境非遗之旅”成功入选全国12条非遗旅游线路。
(二)完善旅游配套,扎实推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支持桂林市探索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向国家各部委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龙胜龙脊梯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项目。二是围绕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大力推进北海国际邮轮母港、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高星级酒店群、北海银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海丝首港等重点项目和改造提升。三是推进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自治区连续3年总计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十万大山汽车露营地、竹山村旧街提升工程、港口区滨海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边境乡村旅游示范点灯项目。四是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南宁市、桂林市获批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广西推荐的多语种旅游信息推介平台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钟山十里画廊旅游扶贫项目等14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五是持续推进桂林融创万达、南宁万友、崇左扶绥空港恒大康养旅游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并将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纳入“十四五”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三)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城乡协调发展等结合起来,激活政府、市场和群众共同参与旅游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在创建过程中,督促创建单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旅游社会治理共同体。如融水苗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扶贫富民经验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介绍和推广。二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富民与推进城镇化发展、环境整治和保护、创建“文明城”“卫生城”结合起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铺就绿色发展之路,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如钦州浦北县整合资金改善城乡风貌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得到了鹿心社书记的肯定。三是2021年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四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品牌评定工作,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东兴举办“2021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春季)推介活动”,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开展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2021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9亿人次,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7.8%,乡村旅游消费约1431.04亿元,占全区旅游消费的29.0%。四是聚焦主责主业办好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2021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举办专题培训班31个,计划培训2000多人次,内容涵盖非遗保护、文物保护、旅游演艺、乡村振兴、市场管理等专题;组织全区各市文化旅游管理部门举办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文化富民两项专题培训,计划在全区示范培训4200人。
(四)发展全域旅游,强化旅游品牌打造
一是全域旅游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推进。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兴安、融水、东兴获批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2020年和2021年广西新增贺州市、崇左市、贵港市、桂林市、钦州市等5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灌阳县等13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以全域旅游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广西旅游品牌。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全区新增阳朔遇龙河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园、北海市涠洲岛鳄鱼山景区等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崇左凯玄国际大酒店获评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目前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288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8家,名列全国第10。三是持续打造“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全域旅游品牌形象。连续成功举办多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组织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参与共建越南河内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组织开展“山水暖你 壮乡等你—冬游广西”、“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诗在壮乡 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百趟专列进广西”等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央视等媒体开展整体形象宣传,举办广西民宿旅游大会、首届广西汽车旅游大会等特色主题活动,推出以著名演员王鸥、著名粤剧名家欧凯明等知名人士为代表的广西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宣传推广大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强品牌形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厅将围绕我区“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采取以下措施,全力打造品牌,促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大品牌。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深化“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推动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格局。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持续深入开展专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国内外进一步打响“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文化旅游大品牌。
二是打造“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品牌。利用现有的滇桂粤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黔桂粤西江国家旅游风景道、中越边境非遗旅游线路,依托现有公路网络,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西段)、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字号品牌及世界和中国长寿之乡为核心,构建全域生态旅游大公园,打造“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
三是打造“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品牌。整合全区文化旅游优质资源,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统一规范数据标准,对接广西旅游大数据平台和各级全域旅游管理平台,融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气象、银联、电信运营商等有关数据,建设壮美广西﹒文旅云。完善四级可视化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旅游投诉管理和联合执法平台、旅游产业运营监测平台、旅游产品溯源平台、旅游诚信管理平台等应用,提升文化旅游综合监管能力。开展线上营销,利用5G、VR等新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式应用。联合各方构建复利型商业模式,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营销体系,打造旅游经济互联网共享模式。
四是打造“长寿广西”品牌。全面发展以康养度假、健康食品、医疗保健等为主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加快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构建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开发与中医药及壮瑶等民族医药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旅游产品,打造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推动健康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五是打造“广西有礼”品牌。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发展以非遗手工技艺类商品、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名优特产、旅游纪念品、特色日用品、文化创意商品等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体系,推动非遗特色商业街区、非遗手工技艺类园区、非遗小镇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等多元化旅游购物设施建设。
六是打造“广西有戏”品牌。大力传承弘扬地方戏曲、民歌、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和高水平的舞台艺术精品,推动演艺剧场建设,发展一批中小型、主题性、特色性旅游演艺项目,“这边唱来那边和”,促进全区各地好戏连台、好戏不断。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1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