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文化和旅游厅立足解决农牧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为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谋思路、指方向、出实招。
联动协同构建新格局。深入挖掘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云贵藏陕甘青等6省(区)联动建设藏羌彝文旅走廊,发展民族手工艺、民俗文化体验、生态村落观光和特色演艺,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地。联动推广国道318线、国道317线川藏最美景观文化旅游线、香格里拉文化与生态旅游线,建成独具民族魅力文旅经济圈,形成区域文旅发展新格局。
项目投资注入新动能。牵住重点项目“牛鼻子”,以策划包装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方式,建成道明竹编村、龙门山·柒村民宿产业园、五大音乐小镇等大批投资标志性、引领性文旅项目集群,打造“文旅+金融”交流和产业平台,协调工、农、中等银行5年内向藏羌彝文旅走廊项目专项授信400亿元,为民族文旅企业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助推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转方式、增动力、促消费,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创新打造新场景。坚持民族文化与生态、创意、农业、康养、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地方旅游与音乐、演艺、夜间娱乐多维融合凝聚民族同胞向心力。建成民族地区国家A级景区174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0个。举办“凉山火把节”“康定情歌”“红原雅克音乐季”等40场次演艺节事活动,塑造全时段全周期消费,提高民族文化消费能级,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带动游客接待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
品牌形象激发新活力。因地制宜打造宜看、宜游特色文旅目的地,推动羌年、格萨尔、藏戏、德格藏族雕版印刷、藏医药浴法等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项目5项,推选羌族文化生态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让游客体验感受特色文化。助力华珍羌绣项目授权与日本植村秀、美国星巴克、法国爱马仕等国际品牌合作,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