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情怀 > 正文

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如何实施?我国新冠疫苗有效性如何?……权威解答来了!

  • 时间:2022-02-25 13:41:5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医政医管局负责同志和疫苗研发专班、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并介绍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敬请关注本期发布会问答!

  我国什么时候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现在有哪些疫苗可以开展?

近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此前,凡全程接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灭活疫苗,以及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可以进行一剂次同源加强免疫。序贯加强免疫策略实施后,完成全程接种上述三种灭活疫苗的目标人群,还可以选择智飞龙科马的重组蛋白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批准了深圳康泰公司和医科院生物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同源加强免疫接种。无论是同源加强还是序贯加强,都是在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

  现阶段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作用如何?

  一是近期陕西疫情报告有2000多例感染者均为德尔塔株,重症发生率大概是2.2%。郑州和许昌两地的疫情报告的感染者是499例,也均为德尔塔株,重症发生率约为3.4%。这说明,通过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可以使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重症风险从之前的平均7%下降2-3倍。所以说这个疫苗的效果是显著的。

  再以2021年5月发生在广东的德尔塔疫情为例,这次报告是190例本土传播病例,接种2剂次疫苗后,发展为普通型和重症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下降了5.95倍。2021年发生在江苏等地的疫情也是德尔塔株,共报告感染者是1300多例,其中完成全程免疫的感染者仅5例发展为重症,占所有重症病例的约5%。60岁以上重症病例有97%都是没有接种疫苗的或者没有完成两针接种的,危重症全部发生在没接种疫苗的人上。

  此外,广州的疫情分析数据也表明,接种疫苗后再感染,也就是突破性感染,在密接人群当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群。

  近期,在春节前,河南许昌疫情的分析数据也表明,加强免疫后,突破感染的病毒载量比没有加强免疫的要低2-4倍。

  以上数据都表明,对于德尔塔株,我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后,对预防感染和再传播有一定效果,对预防肺炎和重症有显著的效果。

  接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应该注意什么?

  关于这次序贯免疫的对象,第一,必须是18岁以上的人群。第二,要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而且这2剂次接种的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三,要全程完成2剂次的接种,且接种间隔不能短于6个月。第四,没有进行过加强免疫,也就是第3针没有打。以上条件要严格把握。

  此外,跟过去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一样,包括接种之前要了解当地接种的相关规定,因为现在还是疫情流行期,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做好个人的防护,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反映自己的健康情况。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发生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时,如持续时间较长,症状比较严重的,一是要向接种单位报告,二是要及时就医。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如何?各省份核酸检测收费水平怎样?

  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总体很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2277家机构可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既包括传统的固定实验室,也包括像方舱、气膜和检测车等移动检测实验室,总体已经达到单管检测4555万人份/天。

  目前,各省份都确定了24小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机构名单,都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同时,由于公众检测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我们也要求各地根据公众的检测需求,合理安排相应的检测机构。为了加强检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国家和各省都定期开展实验室的室间质评,保证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

  关于核酸检测的价格,公立医疗机构执行的是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的平均费用约为39元,如果是多人混检,平均费用不到10元。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ztzl_69/fangyi/202202/t20220221_2854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