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乌兰牧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始终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创新和拓展服务职能。依托乌兰牧骑表演灵活、形式多样、作品接地气的特点,把法制宣传、科学普及等内容融汇到创作演出中,通过打造科普基地、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模式,在提高全盟公民科学素质、满足广大居民文化需求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科普乌兰牧骑”品牌效应得到了显著提升。
聚焦主题 ,深入基层宣讲接地气。阿拉善盟乌兰牧骑每年深入农村牧区、社区、厂矿、学校等,贴近农牧业生产生活,创编了群众通俗易懂的科普类节目。2019年以来,结合“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先后随同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日”、“文化下乡”等活动150余场,借助消防日、法制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开展科普宣传宣讲60余次,网上知识竞答10余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深入困难农牧户家中进行面对面文化服务,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
精彩纷呈,社科普及多样惠民生。为更好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扩大社会科学普及的影响力和范围。在开展活动期间,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传达了党中央相关精神,普及了疫情防控、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消防知识、扫黑除恶等。利用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官方平台、融媒体等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并在“网上乌兰牧骑”抖音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同步进行展播,开创了农牧民喜闻乐见的科普传播模式。2019年以来,创作的小品《病毒销售公司》、舞蹈《我宣誓》、歌曲《火焰蓝》、视频短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轻喜剧《疫情防控宣传员》等30余个抗疫防控原创文艺作品在线上进行展播,点击量达5万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多方联动,文化遗产项目“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盟乌兰牧骑用多样化的手段保护和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联合盟内各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基地等开展非遗展示与现场教授等500余次,惠及民众达千余人;深入基层和发源地与诸多民间传承人进行交流座谈,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视频,为后期文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了“第八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文脉永续 走向复兴阿拉善岩画拓片提跋特展”“文化遗产日”等活动20余次,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展示与展播,让非遗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下一步将创新性开展科普宣传模式,重点在科普文艺创作、传统文化传承和宣传上下功夫,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满足农牧民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畅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丰富多彩的节目和贴心实用的服务送到了农牧民身边,实现“科普乌兰牧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