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社科联关于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的通知》(桂宣字〔2022〕41号)要求,经区直文化和旅游系统各单位申报,拟向自治区社科联推荐19个优秀成果。现将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4月19日至2022年4月25日。
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于2022年4月25日前邮寄或直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信函以到达邮戳为准)。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须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名提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吴长逸
电 话:0771-5529970
电子邮箱:gxwlt_law@163.com
通信地址:广西南宁市金湖路24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邮 编:530021
附件: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推荐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4月19日
附件
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推荐成果
编号 | 申 报 成 果 题 目 | 申报人 | 工作单位 | 成果形式 | 所属学科(填至二级学科) |
1 |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精品走东盟平台建设研究 | 黄燕熙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著作 | 民族学 民族文化 |
2 |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广西模式研究 | 黄燕熙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著作 | 文化学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3 | 传承互通、相融促进——戏曲电影《刘三姐》的整体跨越 | 曹庆华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论文 | 文学:文学批评 |
4 | 广西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催生多维新业态的路径研究 | 曹庆华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研究报告 | 管理学:管理学其他学科 |
5 |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 闫雪梅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研究报告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博物馆学 |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壮锦产业为例 | 闫雪梅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论文 | 民族学与文化学:民族与文化学其他学科 |
7 |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黄姚模式”研究 | 玉妮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研究报告 | 旅游经济学 |
8 | 乐器学的研究到口述史的研究——京族独弦琴的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 黄羽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论文 | 艺术学/音乐学 |
9 | 地域、民族、民间的新时代表达——关于“骏马奖”广西获奖作品 | 黄文富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论文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10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广西旅游业调查 | 刘倩玲 |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研究报告 | 旅游经济学 |
11 | 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 何颖、刘倩玲 | 广西区委党校 | 研究报告 | 文化学 |
12 | 广西杂技人才培养路径综述 | 李艳 | 广西艺术学校 | 论文 | 艺术教育(杂技教育研究) |
13 | 《博物馆学术型书画展的情感诠释和表现》 | 蓝武芳 | 广西博物馆 | 论文 | 博物馆学 |
14 | 三江六甲话研究 | 艾兰 | 广西民族博物馆 | 著作 | 社会语言学 |
15 | 左江花山岩画病害图像的全图分析与研究——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例 | 胡鹏程 | 广西民族博物馆 | 研究报告 | 民族与文化学其他学科 |
16 | 三种植物精油对博物馆空气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 田双娥 | 广西民族博物馆 | 论文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17 | Provenance Study on ‘Big Bronze Drums’: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Ancient Bronze Industry of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from Han to Tang Dynasty | 陆秋燕 | 广西民族博物馆 | 论文 | 科学技术史 |
18 | 左江花山岩画与相关考古遗存的关联性研究 | 杨清平 |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 专著 | 考古学-中国考古 |
19 | 广西左江花山考古(2013—2016) |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 报告 | 考古学-中国考古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