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外农家乐 > 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将举办160余项活动——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 时间:2022-06-04 07:49:1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6月11日,我国将迎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海南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16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大片区会场推25项重点活动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届时设立海口、三亚、儋州三大片区会场,开展2022年海南非遗购物节、海南非遗美术展、三亚南山非遗节等25项重点活动。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系列活动的重头戏,2022年海南非遗购物节将于6月期间在海口举办,在“海南非遗”抖音号、小红书及乡村振兴网开展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同时举办线下非遗集市,展销海南非遗手工艺品,发挥非遗在扶贫领域的积极作用。此外,非遗购物节还将通过“云种草”的方式,通过网红主播带你逛非遗市集。

  由海南省旅文厅主办的海南非遗美术展同期在海口开展,用一百幅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的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传播非遗,让观众领略“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的艺术之美。

  三亚作为2022年海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片区会场,活动可谓精彩纷呈。继2021首届南山非遗节后,海南省旅文厅将联合三亚市人民政府、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2第二届南山非遗节,通过文创成果展、文创国风国潮精品展、音乐会、创展交流研讨会、公益文创大赛等多项活动搅热文化旅游市场。

  

  2021首届南山非遗节现场

  与此同时,三亚南部片区还将组织开展百人黎绵技艺展示展演、五大方言黎锦服饰T台秀、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非遗图片展,同时开设非遗特色小吃街,汇聚海南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小吃,并将通过“云游”的直播方式,举办非遗购物节、三亚非遗影像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态。

  西部片区会场设在儋州,将举办非遗主题美术作品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

  18市县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为更好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除了三大片区会场,全省各市县将策划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非遗的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东方作为海南五大方言黎锦的发源地之一,将把古老的黎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黎风时尚·锦绣东方”黎锦时装秀,通过服饰秀的形式绽放非遗魅力。东方还计划开展寻找“非遗美食”传承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美食”,体验非遗美食的制作技艺。

  乐东策划开展黎锦技艺纺织大赛、黎族剪纸展演等系列活动;陵水将展示传统与创新非遗产品,并组织“走近非遗传承人,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百味人生”活动;文昌、临高、定安将分别举办公仔戏、人偶戏、琼剧展演活动;保亭将举行非遗文艺晚会,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临高人偶戏

  “非遗进校园”成今年海南市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一大亮点。琼海将在中小学校开展“筑梦自贸港 我为非遗建言”中学生英语征文比赛、“薪火传承·童绘非遗”少儿绘画比赛和少儿绘画展,让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

  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五指山市将开展黎族共同舞校园课间操比赛,白沙将举办第九届中小学黎锦·苗绣技艺大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海南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显著

  海南非遗资源独具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非遗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是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海南不断创新非遗宣传展示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综艺节目植入非遗项目,打造非遗IP品牌,同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展开宣传,与广大网友形成良好互动,提升年轻人对海南非遗的认知度。此外,海南相继出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措施,建立非遗名录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非遗“活”起来。

  

  海南非遗手工艺品

  截至目前,海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32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82项,市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00多项。其中,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负责人表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让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实践中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编辑: 盛青楠)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206/t20220602_32051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