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外农家乐 > 正文

海南各市县开展特色活动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时间:2022-06-16 09:13:4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为迎接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各市县举办丰富多彩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体验非遗,领悟非遗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为传承续薪火

  “编织一顶东坡笠需要多久?”“紫色的薏粑是由什么做成的?”……6月10日,在琼海市琼海中学附属小学,非遗项目“守艺人”被学生围着问个不停。当天,琼海“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琼海中学附属小学,通过活动展演形式,让该校千余名师生感受非遗的风采和魅力。

  

  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体验非遗产品。

  屯昌在屯昌思源实验学校举行系列活动,县级非遗“坡陈五行桩”传承人,第六代传人许宇焕向师生讲解并演示五行桩的动作要领。五指山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黎族共同舞课间操比赛,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年轻一代参与的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海南“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学堂》非遗校园行活动在五指山、白沙等多个市县开展,通过视频节目展播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走近非遗,增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

  此外,海口美兰区、文昌、保亭、陵水、定安等地依托各自非遗特色资源,相继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非遗展示、非遗体验等形式,提升师生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续薪火。

  跟着非遗游,促进“非遗+”发展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各市县多措并举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展销、体验活动,尤其是依托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非遗资源推出了旅游线路,促进“非遗+”多元化发展。

  儋州市融合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儋州加丹纸制作技艺、儋州苗族民歌等非遗项目,开展儋州非遗体验游,组织市民游客到儋州感受民族风情,体验非遗魅力。

  

  儋州非遗体验游

  为更好地让游客参与非遗体验,澄迈县在福山风情小镇举办咖啡烘焙技艺展等系列活动;保亭结合乡村旅游点的资源,开展非遗进村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形式和产品,不断将非遗渗入旅游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拓宽了非遗宣传的覆盖面。

  琼中利用黎苗文化资源,将“非遗+旅游”“非遗+美食”“非遗+体验”相融合,推出“黎苗非遗风情之旅”旅游路线。该旅游路线的设计以黎苗风情为特色,使游客全新体验琼中“非遗”之旅,沉浸式感受非遗的多姿多彩。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陈训富表示,通过非遗主题游的推广,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旅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展非遗保护成效,游客体验点赞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各市县围绕“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将非遗保护传承结果惠及广大民众。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好评及称赞。

  “没想到来琼中旅游还有非遗集市可以逛,亲眼看见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大开眼界!”来自四川的李女士表示,很多非遗产品很新颖,这次近距离体验非遗之美、匠心之美和生活之美。

  

  非遗市集中展示的非遗手工艺品

  昌江石碌镇居民詹丽珍体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后说,这些展演挺新鲜的,现场看到很多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真是大饱眼福,也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在海南省民族织锦研究所原所长林开耀看来,市县近几年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今年,他出席陵水举办的黎锦大赛后,对陵水非遗保护传承的工作成效竖起大拇指。他表示,近三年来,他发现陵水的黎锦传承人在作品创作和织法上有创新。她们创作的作品结合了当代宣扬的主旋律,通过黎锦针织传播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理念。

  

  (编辑: 盛青楠)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206/t20220613_32103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