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高省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出台《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培训各类非遗传承人500余名,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46名国家级传承人和16名省级传承人,每年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每人20000元和7000元补助。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9名,省级792名,市、县级7800余名,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日趋完善,非遗传承人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加大省级非遗资金投入,推动提升传承人各项待遇,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传播场所以及经费,帮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支持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建档、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纳入省、市、县名录,积极推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国家级传承人,改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梯队式、渐进式的科学传承模式。
二是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学习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开展学术交流,举办手工纸制造、茶叶制作技艺等培训班,帮助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三是实施“名师带徒”工程。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非遗项目传承技艺、长期从事传习活动的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与非遗爱好者结成教学对子,签订协议,明确传授内容、职责、义务和目标,通过1至2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完成教学任务。
四是实施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运用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系统的记录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完成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
感谢您对安徽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
专此函复。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551—62999581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20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