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乐山观察 潘慧敏
近日,在乐山市沙湾区沫若戏剧文创园内,一座屋顶写着“24小时不打烊”的玻璃小房子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体验。这是沙湾区沫若图书馆为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24小时智能微书房”。
“24小时智能微书房”沙湾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沙湾区沫若图书馆馆长刘丽娟介绍,“微书房”里有纸质图书222册,电子图书资源14000册;同时,它还能为市民提供自助注册、政务宣传、活动宣传等服务,“更像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处理终端。”
“24小时智能微书房”是乐山近年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乐山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线下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升级了市民艺术培训中心“史居馆”、智慧体验馆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线上通过搭建“书香乐山”APP,实现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资源大整合,建立起了全市网上公共图书馆。
乐山还积极推动文化保护和传承创新,嘉州古城墙、张公桥、铁牛门保护修缮工程正加快推进。下一步,乐山还将通过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挖掘、革命旧址文物管理工作强化等,持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