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宣传展示活动异彩纷呈
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我省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全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就地过年”的节日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紧密围绕各项非遗资源,注重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推动实现文旅资源惠民共享,依托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播放短视频形式,宣传我省非遗保护成果,全省共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69场(次),参与人数达220万人次,海北州海晏非遗视频点赞量位列全国前十,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
2、我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我省土族盘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
3、我省出台《青海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
2021年3月,为贯彻实施《“青绣”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我省出台《青海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扶贫就业工坊设立,有效挖掘利用特色非遗资源,充分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带动低收入群众居家就业,脱贫增入。
4、我省举办非遗保护管理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1年4月24日-30日,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青海省非遗保护管理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非遗保护管理骨干50人参加。通过培训提升了我省非遗保护管理队伍业务水平,加深了对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特色文化空间等的理解和体会。
5、我省15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省藏族民间传说(年保玉则传说)、阿柔逗曲、藏族刺绣(贵南藏族刺绣)、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德都蒙古全席、尖扎达顿宴、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化隆唐卡、藏娘唐卡、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蒙古包营造技艺、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尤阙疗法、贵德六月庙会、蒙古族服饰等15个项目列入名录,同时,我省1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6、我省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授牌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并为我省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等7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授牌。
7、我省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
2021年6月7日,我省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吕霞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回顾总结《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年来青海省非遗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寻找差距与不足,分析形势,并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法》贯彻实施,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
8、我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取得实效
2021年6月12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部署安排,我省围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主题,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保护成果,全省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43场,并取得实效,实现非遗与人民共鸣、共情、共享的目的。
9、我省新增认定15家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
2021年6月12日,为深入贯彻“青绣” “八个一工程”决策部署及《“青绣”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年度目标任务,我省再认定15家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截止2021年底,我省共设立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31家。
10、我省举办“百年百艺·匠心传承”青海传统工艺精品展
2021年6月10日—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省举办“百年百艺·匠心传承”青海传统工艺精品展,展览共分为“青绣”、绘画书法、雕刻塑造、纺染制造、生活用品、民族服饰、传统饮食八大类,精心筛选100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500件(套)优秀传统工艺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我省还推选24件(套)传统工艺精品力作赴上海参加“百年百艺、薪火传承”全国传统工艺邀请展活动。
11、我省开展百名绣娘绣党旗活动
2021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来自我省各地百名“青绣”绣娘齐聚西宁市中心广场,开展百名绣娘绣党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共同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12、我省举办黄河流域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培训班
2021年6月20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培训班,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和非遗骨干,以及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省直项目保护单位非遗工作者80余人参加。培训重点围绕做好黄河流域青海非遗资源调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及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开展专题培训,为提高全省非遗保护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黄河流域非物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13、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调研组一行来青开展非遗工坊建设与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2021年7月3日—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调研组一行4人来青海开展非遗工坊建设与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详细了解我省非遗工坊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效。对我省紧紧围绕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品牌,结合实际,加强非遗工坊建设、积极培育非遗企业、研究谋划推进非遗传习所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4、我省组织召开“花儿”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
2021年7月16日,守正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花儿”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在西宁召开。座谈会邀请了原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文史馆名誉馆长、文史馆员鲍义志及西北五省区花儿专家、学者、传承人、文旅部门非遗管理者及非遗行业协会相关同志共计30余人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吕霞参加座谈并致辞。座谈会的召开,对深入挖掘、阐释、研究黄河流域花儿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黄河流域花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5、我省成功举办河湟“花儿”艺术周系列活动
2021年7月18—25日,青海省第十八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河湟“花儿”艺术周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紧扣“传承 创新 合作 共享”主题,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近500万,社会关注度高,为推动“花儿”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16、我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集中宣传活动
2021年9月,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的推荐、发布活动,并集中开展了宣传展示活动,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17、我省出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2021年9月29日经青海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为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非遗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传播普及,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推动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18、我省举办“青绣”就业工坊及重点企业负责人专题培训班
2021年10月,全省“青绣”就业工坊及重点企业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在互助成功举办。31家省级“青绣”就业工坊和20家“青绣”重点企业负责人共88人参加,培训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青绣”提升“八个一”工程战略部署,推动落实《“青绣”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化“青绣”工坊、企业队伍建设,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
19、我省非遗传承人徐全熙获中国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支持,中华艺文基金会资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薪传奖展评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青海省湟中堆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全熙荣获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荣誉称号。
20、我省举办2021年“青海文化记忆工程”数字化保护工作培训班
2021年10月24日,我省举办2021年“青海文化记忆工程”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工作培训班,“西宁八门拳”、“河湟皮影制作技艺”、“酸奶鞣牛羊皮技艺”等4个项目的保护单位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及建设方代表等30余人参加。通过培训,使学员进一步了解了“文化记忆工程”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意义、规范和标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升了业务技能,奠定了工作基础。
21、我省出台《青海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2021年11月,我省出台《青海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并于2021年12月12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分四章,四十二条,为依法规范,科学有序推动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2、我省圆满完成2019-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
2021年11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部署及相关要求,我省圆满完成2019—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此次评估工作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通报表扬。
23、我省开展“青绣赋能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1年11月,我厅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青绣赋能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开展非遗工坊品牌培育行动计划,搭建宣传展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非遗就业工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4、“青绣”亮相“直播西北”大型融媒体推广活动
11月27日,青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局)联合举办2021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及大型融媒体推广活动——“直播西北”,我省“青绣”亮相“直播西北”大型融媒体推广活动,推广活动在青海高原“青绣”数字经济化总部举行。借助2021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的平台,我省以崭新的宣传方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聚力打造提升“青绣”品牌,进一步提高青海刺绣艺术的美誉度与影响力,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推动“青绣”高质量发展。
25、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2021年11月29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省博物馆开展,此展览围绕河湟神韵、民族风情、文化生态保护区三大版块,突出独具青海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门类,共计展出190套(640件)非遗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图板介绍、活态展演、场景还原、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近年来青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果。
26、我省顺利完成2019—2020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评估审查工作
2021年12月,我厅顺利完成2019—2020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评估审查工作,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全力保障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此次评估审查委托第三方实施。评估审查涉及国家、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1个,资金总额812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4个,项目资金6128万元,省级项目67个,项目资金20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涉及省级项目保护单位、8个市州共计48家单位。
27、我省圆满完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作
2021年12月,我省圆满完成青海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统计及上报工作,经调查统计,全省现有四级非遗名录236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88项(含6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省级非遗项目238项,市(州)级非遗项目782项,县(区)级非遗项目1253项。
28、我省组织召开学习贯彻《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座谈会
2021年12月8日,我省组织召开全省学习贯彻《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座谈会,厅二级巡视员陈银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非遗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省、市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省内非遗专家、研培院校、行业协会、传承人代表等50余人参加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就如何发挥好非遗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了交流发言,明确了依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29、我省举办全省第一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2021年12月22日,全省第一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西宁开班,96名来自西宁、果洛、玉树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课程设计立足非遗保护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围绕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论、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品牌推广与网络营销、非遗项目保护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专题教学、实例分析、现场教学、优秀传承人事迹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着力增强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提升非遗传承实践能力。
30、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赴海西州调研指导非遗保护工作
12月29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在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副州长李天林的陪同下,调研指导海西州非遗保护工作。实地观看了“百鸟朝阳”百幅青绣作品展和“百花齐放”百幅青绣山花作品展,对“青绣”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创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参观了那达慕非遗主题馆和海西州非遗传承基地,看望慰问了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传承基地平台搭建、传承人工作室设立、推动非遗宣传展示交流综合场馆建设、有效带动区域联动、促进非遗传承利用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传承人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授徒传艺,参与开展宣传展示交流活动,为海西非遗保护传承作出应有贡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