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会具、服饰捐赠仪式在位于北辰区双环邨街的老会会所举行。
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全称“牌楼口徐家冰窖前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发源于红桥区,至少已有170年历史,2009年入选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卫跷”的一个代表,该会的表演以京剧《八蜡庙》为蓝本,追求艳丽华美的服装头饰、精巧考究的仪仗道具、表现性格的脸谱造型,天津卫有俗语称“西码头的棒槌、窑洼的伞,八蜡庙出会不用演”,可见其五彩缤纷的阵容、神采奕奕的角色何等吸引津门百姓。随着时代变迁,老会几经跌宕起伏,已传至第七代。然而近年来多位会员相继病倒、离世,难以为继,只能解散。
此次捐赠活动中,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将全部会具、服饰共计457件无偿捐赠给市非遗保护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市非遗保护中心将妥善保管好这些物品,同时开展深入研究挖掘,使捐赠的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昨天的捐赠活动现场,冯骥才也带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全体教师来到现场。冯骥才提出,面对自然消亡的遗产,一个保护方式是把承载了大量文化记忆和信息的老物件放进博物馆,还有一个保护方式是为其整理好档案使之留下历史足迹。目前他正带着团队在天津大学建设非遗学科,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给民间文化遗产做档案,培养专业的非遗管理人才。
据悉,全国首批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即将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届时,学院非遗学的教师们将带着新生,对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开展抢救性的田野调查,采录传承人口述史,挖掘梳理文献史料,帮助老会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文化档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