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交流 > 正文

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保存珍贵资料

  • 时间:2022-07-27 22:17:1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由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来自海河传媒中心天视科教频道的《拾遗·保护》栏目积极参与其中。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是由文旅部主导的大型影音文献创制项目。该项目围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面系统地进行文献收集和影像采集,最终形成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片、传承教学片、代表技艺最高水平的项目实践片、综述片及工作卷宗等以影音文献为主、文本文献为辅的记录成果,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保存珍贵资料。本市自2015年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共计12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

  《拾遗·保护》栏目是国内第一个以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节目,具有14年拍摄非遗纪录片的经验。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项目负责人赵梵汐告诉记者,中心选择与《拾遗·保护》栏目合作,看中的就是其专业性。

  参与此项工作的《拾遗·保护》节目组编导马咏告诉记者:“为做到沙里淘金,我们拍摄了大量的素材,使最后的素材和成品片比达到了近20:1。此外,经过多方努力,节目组还得到了大量第一手音频、视频、图像资料,为后期制作提供了充足素材。”

  马咏表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工作,和制作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这项工程所做的文字或视频档案,都是作为权威资料留档的,不允许有半点疏忽和不实之处”。为了客观、真实地记录,节目组注重在素材搜集、积累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我们以前的采访过程中,尤其是对老人的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记忆模糊、语焉不详的情况。因此我们在采访和后期编辑甄别过程中,需要更加仔细地斟酌和把控,避免失实和有悖于史实的情节记录其中。”

  赵梵汐表示,由《拾遗·保护》栏目负责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万珠(京东大鼓)的记录工作,已经完成口述、项目教学及项目实践,综述片正在剪辑中,“已经完成的传承人口述、项目教学及项目实践部分工作,展现出非常高的专业性,为后期顺利完成此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原文链接:http://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207/t20220726_59417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