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买成衣、穿成衣长大的你,知道什么是纺布、扎染、织绣吗?见过纺车、绣架长什么样吗?
以为传统的手工纺染织绣做出来的作品与时尚无缘、很Low吗?或者觉得它们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
在发愁孩子放假了无所事事,怕打游戏、怕摆烂吗?
那么这个地方绝对值得一去!“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这几天正在万绿园旁的海口会展工场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欢迎大家前去品鉴!
“锦绣情缘”展区
关键词:布展新颖又有趣 酷炫哦!
四海织绣印染传人各显神通妙艺,八方来客以资切磋共叙经纬华章。展览汇集了全国范围内优秀的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本次盛会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品展示,更有传承人神采飞扬的悉心讲述,令人称奇的活态展演。现场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非遗作品,学习非遗知识,更有机会亲自上手,体验包括纺线、织布等多个制作环节,“零距离”体验织造乐趣。
展厅室外入口以“胸有成竹、乘风破浪”为题,入口即点题,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道明竹编项目为设计蓝本,以竹丝绘就时代新篇,以竹制、竹编装置和竹竿上端富有现代性、流动性的竹丝线条,象征着海浪,诠释海南自贸港蒸蒸日上、活力开放、极富热情感染力的文化特点,表达海南人民在机遇面前,敢立潮头破浪行的魄力与砥砺前行谱新篇的自信。
大型室内艺术装置“曙光初现 锦绣海南”以沉浸式的体验艺术光影装置,从大厅天花板顶部以五彩祥云结构垂悬而下,用现代光影效果模拟传统印染工艺色彩,呈现旭日、海滩、蓝天的情景,以轻柔的织纱搭就一条“锦绣长廊”,寓意锦绣世界“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曙光初现,铺陈锦绣之路。
“锦绣海南”展区
“锦绣情缘”板块,在宋锦织造技艺展区中,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将耕织图中的传统织造技艺场景以动画的形式投放到5米乘以4米的幕布之上;同时展区上方悬挂宋锦纹样艺术装置,以不规则形式从一楼展区一直延申到场馆三层扶梯处,扩大空间纵深感。置于其中,古今结合的方式让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的技艺活化展示,全方位展现了其独特的非遗魅力。
“锦绣海南”板块,首先是海南黎苗纺染织绣传统文化介绍与技艺的活态展演及精品展示,尤其是四条精品龙被的亮相,展现了黎锦纺染织绣的最高技艺;在非遗与生活板块,展品丰富多彩,展示了创新后的传统黎锦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的场景;同时在现场还有黎族竹木器乐演奏团的精彩表演,悠扬的黎族民歌歌手向前来参观的人们献上黎族Biang酒(山栏酒);五个方言的黎锦精品同时展现在同一面墙上,让人目不暇接。
“锦绣生活”板块,设置三大活态文化体验空间“花重锦官城”、“苏州造物”、“广作华章”,以强调空间感、互动感、体验感的全新展览形式。“花重锦官城”文化体验空间以蜀锦为主体,以川剧的“变脸”表演为声音符号,增加油纸伞、南路边茶等体验内容,增辅以竹装置手段营造极具川蜀文化特色的场景空间;“苏州造物”情境化文化空间,以苏绣为主,以明式家具(苏作)、缂丝、宋锦、灯彩元素等在特定文化空间内呈现,以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引导观众体验苏州江南气韵及文化格调,探索织染绣技艺融入当下语境的多种可能性;“广作华章”文化体验空间,以香云纱的“染”为主体,以潮州功夫茶、满洲窗、粤剧等渲染出浓厚的广式生活韵味,带领观众感受非遗的传承之美。
关键词:跨时空的相遇 回家了!
“非常开心这次能够带着这些藏品来到海南,我们都称这次经历是一次‘沪上黄婆返琼探亲记’。”作为本届展会唯一的高校参展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代表带来了“上海市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谢圣心笑称这次是“带着黄婆婆和她的孩子们回家了!”
在精品展的“锦绣海南”板块,有一处非常走心、暖心的展位,集中展示了我国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在海南崖州学艺、传艺40年,钻研纺织技术,改良纺织工具后对长江流域棉纺织业产生重要影响的非遗项目。包括上海市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江苏省南通色织土布织造技艺等。
作为本次展会的神秘嘉宾,黄道婆是连接江南与南海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与精神纽带。黄道婆与黎族人民、黎锦纺织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次,来自上海的朋友们又带着黄道婆在上海发扬光大的技艺作品,回到这个她学艺、研艺数十载的地方,琼沪两地的纺织作品们,都在向世人彰显着她造福后人的丰功伟绩。
“锦绣生活”展区
现场还重点展示了一件特别文物:一架刻画有黄道婆形象的三锭脚踏纺车。而三锭脚踏纺车正是黄道婆改良创造的纺织机。黄道婆的文字资料十分之少,图像更为罕见,纺车上的黄道婆像是难得的珍贵民间文物。而现在,黄道婆再赴海南,与各地丝织印染技艺再续经纬华章,共同见证新时期织绣记忆的新面貌、新发展。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令人不禁感慨文化的力量,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经受住时间、空间的洗礼和考验,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坚。
“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冬宁担任总策展人,是第一时间深入贯彻落实十部委《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以非遗传播实现以文带旅,文旅融合的活态性体验展示!是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践行,对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自6月28日开展以来,广受国内及省内业界和社会大众的好评。为期四天的展览即将结束了!还没有前去观展的朋友们抓紧时间行动啦!6月28日至7月1日每天上午10点至晚上9点,可以随时预约随时观展。
(编辑: 肖映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