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湟源县小高陵村秉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促民增收”的理念,以“党建+文化+旅游”为抓手,紧紧牵住小高陵村红色文化的“牛鼻子”,将小高陵打造成红、绿、清、净、亮为特点的“红色景区”,逐步探索出“体验教学+生态治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促民增收”的发展路径。
★打好经济建设“组合拳”。一是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整合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群众、村集体、企业“多赢共富”。整合大、小高陵、马场台等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10万元,打造餐饮服务区、旅游观光区。截至目前,为大、小高陵等5个村累计发放村集体经济效益金45万元。二是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900万元,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带动大高陵、小高陵、马家湾和尕庄等14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2019年以来,兑现分红资金52万元,先后为86户建档立卡户解决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探索“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扶贫工作新途径。三是以梯田景观为依托,大力发展徒步游、体验游、观光游、亲子游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为周边群众提供免费摊位62个,通过季节性务工、临时性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940万元。三年来,从效益分红金中预留30%用于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圆梦“小心愿”、老党员、困难群众慰问等。落实资金9.2万元,落实为民办实事5件,圆梦“小心愿”11件。四是整合省、市、县各部门资金1400万元,实施了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升级改造项目,修建了文化礼堂、观景栈道等基础设施,完成了村庄主干道绿化、群众饮水管道改造、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好文化建设“特色牌”。2021年,沿灌溉渠投资整修了农业及生态观光线路,设置了标志标线,形成了一条长达4.7公里的景观长廊。并开辟了一条长达3.3公里的徒步线路,使体验活动更接丰富。同时,依托党校和基地建设,历时3年,开辟了7个领域的精神传承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14处,总占地面积达到5.7万平方米,有力支撑了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框架。2020年,教育基地入选省委组织部“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教育基地名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评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
★端起生态旅游“金饭碗”。采取公司代管的方式,先后流转大、小高陵等周边村(社)农田1500亩,采取农耕体验认筹、旅游采摘等方式,不断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业价值。近三年来,土地流转逐年递增20%左右,共发放土地流转金65.9万元,带动大、小高陵村种植协会增收服务管理费31.7万元,带动群增收49.57万元。
★掀起党史教育“新热潮”。紧密结合小高陵党性教育基地工作实际,组建了由10名宣讲队员组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高陵精神宣传队”,组织和动员在小高陵发展历程中有亲身经历的2名老党员、8名群众现身说法,宣讲小高陵精神。自基地运用以来,开展各类主题培训、观摩等活动2544班次,参观学习人员21.42万人次,接待游客19.56万人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