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情怀 > 正文

物产创品牌 山水能“变现”

  • 时间:2022-08-03 00:01:1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日,在荔浦市荔江流域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该物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可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目前全球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不足2000对。

  珍稀保护动物的回归,是荔浦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好体现。

  1 生态农业打出响亮品牌

  入夏以来,荔浦市5万亩荔浦芋进入管护生产期,芋农们忙着在田间灌水、除草,期待着丰收年的到来。“荔浦芋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了‘金字招牌’,我们芋农心里更踏实了。”近日,荔浦市修仁镇平村村塘湾屯荔浦芋种植户周元坤说。

  目前,荔浦已经拥有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橘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接连认定,是对荔浦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工作的肯定。荔浦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荔浦把农业生产生态化作为保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杜绝使用可能对土地造成二度污染的化学制剂,大力推广生态诱虫板、性信息引诱剂、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在龙怀乡柑橘种植核心区,太阳能诱虫灯、粘虫板、诱捕器的使用率达100%,推广砂糖橘网棚无病健康苗木繁育技术,砂糖橘无病苗木种植率达100%;蒲芦、荔城、花篢、东昌等13个乡镇都组建了专业砍伐队和专业机防队对柑橘木虱进行统防统治,全市烟雾机统防统治率达100%。

  目前,荔浦市正积极推进建设新坪、修仁、茶城等13个乡镇40多个示范基地和标准园建设等项目。该市累计创建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86个,获评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4个。

  2 环境优美引来优质产业

  荔浦市是广西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县(市)之一,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国家4A级景区丰鱼岩、荔江湾、银子岩、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如同一块块瑰宝,星罗棋布般镶嵌在荔浦七彩田园上,成为大桂林旅游圈内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近年来,荔浦市依托优良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在生态工业建设方面,该市依托长水岭工业园、金牛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持续壮大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这三个“百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7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数量居桂林县域第一;1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库;10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企业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该市围绕“生态”升级旅游业,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好山好水得到快速“变现”。建成4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投资62.35亿元打造天誉养生谷、地球记忆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努力创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茶乡文化、田园文化等主题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民族特色村寨和乡村旅游点,实现生态产品由“低价竞争”向“品牌战略竞争”转变。

  3 “生态经济”不断释放红利

  每天清晨,荔浦市东昌镇栗木社区的黄瑰丽准时在“微马”群里发布信息,约上各村的“微马”爱好者一起在风景如画的田园山水间晨跑。近年来,东昌镇依托铜鼓山休闲山庄、荷包洲吊桥发展乡村休闲游,该镇的山水田园已成为荔浦市有名的生态游网红打卡地和“微马”健身地。

  在荔浦市青山镇荔水青山田园综合体,一些游客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感受绝美的田园风光;阳光玫瑰葡萄迎来收获季,果农正在一箱箱地往外运送葡萄;荔浦芋已根茎茁壮,只待成熟后采挖上市;民宿、农家乐生意火爆,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无穷活力。

  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也让荔浦市的“生态经济”提质增效,老百姓乐享绿色福利。该市成功举办第五届荔浦芋文化节,产生经济效益总额近20亿元。在花篢镇相仕村,造林树种以绿化苗木和景观美化树种为主,并辅以花坛、小桥流水等景观小品……优美的乡村环境,吸引了众多“骑行侠”“背包客”。

  素有桂北最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购销集散中心美誉的马岭镇,建成了现代特色农业(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区,绿化苗木产品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双江镇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兰花小镇”,年培育兰花300多万盆,吸引着各地爱花者前来赏花鉴兰。现在,荔浦市13个乡镇,村村有“果园”,家家成“景点”,各乡镇生态产业发展实现处处开花、遍地结果。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x/t128793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