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顺利落幕。本次大会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和“一定要建成国家南繁硅谷”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规划》和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而举办的种业盛会,参会嘉宾代表多达2000余人。海南省委副书记徐启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勇、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张兴旺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本次大会以“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设计1场主论坛,13场分论坛,特邀院士15位、专家170余人,有主题报告148场,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重点产业链条,南繁硅谷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为中国种业振兴和南繁硅谷崛起贡献力量。
在28日的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大北农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邵根伙等院士专家、企业家,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发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助力种业发展。
会上进行了一批揭牌与签约。包括“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海南自由贸易港南繁种业检验检测联盟”揭牌,“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框架协议”签约,中国种子协会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合作备忘录”签署,加速南繁硅谷建设。
会议期间还有“2021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发布,颁发“十年AAA”信用企业、2021年AAA级信用企业牌匾,颁发2021年“张海银种业促进奖”,“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存证平台”信息发布,《大国种子》首发式,《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推介,以及宣布成立“海南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开发利用专家委员会”等,赋能种业振兴。本次大会历时四天,内容亮点纷呈:
13个分论坛根据当下种业振兴新形势,针对性设计,全链条、分产业探讨,全面研讨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各产业发展形势。
以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主题,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五大行动,设计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论坛、种业技术创新论坛、企业家论坛、种业园区和基地发展论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5个分论坛;
探讨强优势、补短板的路径,突出重要农作物产业发展,设计了水稻产业链发展、玉米产业链发展、油料产业发展、园艺产业发展、全国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世界热带农业科学高端发展6个分论坛;
展现南繁风貌,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影响,设有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合作)、南繁发展2个分论坛。
二、高端赋能,打造种业创新策源主阵地
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钱前、谢道昕,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刘旭、李培武、张新友、胡培松、盖钧镒、傅廷栋,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非洲科学院院士贾银锁等出席大会并作报告,发布新成果,研判新形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张洪程等众多院士专家出席会议,为种业振兴出谋划策;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副主席崔野韩、国际种子联盟秘书长迈克尔·凯勒、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首席科学家李新海、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等国际组织和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并作专题报告,为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聚集要素,成为展现民族种业的主窗口
大会汇聚种业振兴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及资源,包括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全面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大会同期设有展览展示,为50家种业企业搭建了展台,展示企业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种业发展成就。大会还组织了参观崖州湾科技城产业促进中心展馆和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实地参观考察活动。
今年3月,大会还在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两地举办农作物品种田间展示,共展示了2400个作物品种,包括水稻、玉米、蔬菜、棉花、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共计30多个类型,并进行了现场直播。
本次大会由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联合主办。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