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使襄州区石桥镇13万余亩农作物出现严重旱情,地面开裂、植株枯萎。石桥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积极调动有效水资源,为农作物“解渴”,解村民燃眉之急。
据了解,每年这个时期都是襄北玉米、芝麻、花生等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极易出现“卡脖子”旱情。8月4日,记者在石桥镇部分地块看到,持续的高温缺水已造成部分玉米叶片枯黄萎蔫、植株矮化、开花授粉不良,有的芝麻、花生和旱稻已开始出现片状枯死。
为化解农作物“卡脖子”旱情,石桥镇结合实际,合理分配水资源,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动员大家及时走进田间地头,不等不靠,分批分段有序开展科学抗旱,全力以赴做好灌溉,化解旱情。
“我们主要采用了三个渠道,一是利用境内的渠系、水库引水灌溉;二是利用境内的20座泵站抬水、提水灌溉;三是利用境内的近80座机井进行抽水灌溉。”石桥镇人大主席柳立亭说,预计两日内,石桥镇受旱的农作物可以普遍进行一次灌溉,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