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资讯 > 正文

健全推广体系,让农业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

  • 时间:2021-03-11 11:06:3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去年,内蒙古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这一成绩79%来自于产业扶贫,凝结着全区1.6万多名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的农技人员的辛勤付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说。

  试验推广草原生态技术、恢复草原生态是郭艳玲的主要工作。每到春季,她就会到试验田里查看牧草等试验材料的返青情况。在她的建议下,乌兰察布市推广畜粪养殖蚯蚓技术。目前,当地已建设4家蚯蚓养殖场。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研究员,郭艳玲一直关注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她建议,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据统计,像郭艳玲一样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全国有50多万人,他们把农业技术带到了田间地头,通过精准服务农民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农户增收。

  今年全国两会,民盟中央专门提交了有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民进中央多位委员也将目光聚焦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他们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针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民盟中央建议,要理顺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推广组织;要加强农技推广的经费保障;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人员评价、薪酬制度;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新型农业推广模式。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晓燕积极为当地农民做技术培训。“农民不仅需要‘面对面’讲解理论,也需要‘手把手’教授技术。”她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大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让农业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

  “我在基层调研,发现有的乡镇只有1至2个农技推广员的现象,无法满足农民对农技指导的需求。一些农民只能靠自己摸索。”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说,“自己学的话,有的学习能力强,效果比较好;留守老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他建议,要教育促农,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在院校培养方面,要大力开展爱农教育,让涉农专业学生真正爱农村、爱农业;完善课程设置,加大对农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增加他们“下地”的底气。此外,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基层农技人才培养规划,不断为基层农技人员“充电”。

  “乡村全面振兴,既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也需要会种田的‘土专家’、爱农村的‘新农人’。未来,需要让各类人才汇聚乡村,为乡村振兴赋能。”杨德才说。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103/t20210310_5546436.htm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