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烈日当空,阳新县荆头山农场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在农工陈胜天的太湖糯稻田上空,一部无人机正在巡飞撒肥,一粒粒犹如雪子的肥料一泻而下飘入秧田里,青绿的禾苗铆足劲吸收着营养。
“有了无人机,近百亩太湖糯施肥打药不再犯愁了。”陈胜天高兴地说。
荆头山农场1.2万亩太湖糯6月中下旬夏播结束后,直播田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补秧、除杂、施肥、打药等农事需要大量人工。此时正逢晴热高温时节,为防中暑户外劳作时间缩短,加之人口老龄化,大批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该场田管用工因此供不应求。
农时不等人。为了让田管顺利进行,荆头山农场在解决高温雇工难上出实招,大力推行人机合力忙田管。
农场鼓励农机合作社和农资店添置无人机,实现机械“飞防”与施肥双效合一,降低高温人工作业量,避免了高温用工荒和容易中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广无人机,该场农业部门及时发放农机补贴,培训无人机操作手。同时,对田埂大树进行清障,保障高空无障碍物,确保无人机飞行安全。目前,当地无人机田管推广率逐年递增,有效解决了高温雇工难的问题。
荆头山农场太湖糯种植,一般是自产自留种,因此除杂很重要,除杂草靠人工完成。撒播时偶尔出现部分秧苗死苗现象,也需要人工进行补秧。近年来,“田保姆”依然走俏。该场有柑橘5000亩,高温季节,柑橘管理进入夏闲期,农场党委通过动员,组织橘农下山做“田保姆”。橘农余建国说:“为了避免中暑,我们一大早5点钟进田补秧除杂,10点钟就收工,这样还能拿到180元工钱。”他说,种田户冬闲时上山为橘农采摘柑橘,相互密切配合。
目前,该场无人机拥有量已达近20部,每天每部无人机可对水稻施肥400亩,莲藕施肥20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农工的效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张永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