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西林县马蚌镇那托村肉牛养殖基地,牛舍一字型排开,100头牛膘肥体壮,正悠闲地咀嚼饲草。
饲养员、脱贫群众王立光说:“每月工资3000元,一天喂两次,不是很辛苦,还能抽空去护理自家的油茶和果树。”
养牛是那托村的传统产业,但散养模式成本高,效益并不理想,加上山上都种植经济林木,能放牧的场地非常少,当地群众渐渐减少了养牛数量。
为了让养牛产业得到持续发展,那托村探索“党建+”模式,利用粤桂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建设可容纳200头肉牛的标准化养殖场。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明介绍,基地由村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统一管理,吸纳村干部、党员、群众入股,脱贫户管理。
“我们肉牛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牛,体格大、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好,非常适合规模养殖。”那托村委会副主任王仕文介绍。他率先改良牛种,从贵州省兴义市引进8头西门塔尔牛试养,经过1年的养殖,利润可观。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个人入股养殖场10万元。”村民王德新说,“这步棋看来是走对了,目前牛价稳定在每公斤40元左右,经济效益很好。”据悉,该村已有12户群众入股基地,同时带动了不少群众自主发展。
肉牛养殖让那托村走出一条特色乡村产业振兴路子,该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成为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生活富裕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