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农家乐 > 正文

我省3家工坊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 时间:2023-02-08 19:48:1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我省互助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3家工坊入选。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民间刺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依托丰富的“青绣”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系统性保护,采取“非遗+乡村振兴模式”,积极推动“青绣”就业工坊建设,“青绣”基础不断夯实,内涵不断丰富,品牌魅力不断增强,实现了“青绣”活态传承、系统性保护、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带动百姓实现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做法及成效:

   青海省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依托土族盘绣,实现家门口就业。2020年,青海省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设立青海素隆姑“青绣”就业工坊,通过“刺绣公司+农户”“刺绣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艺人”等多种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农牧区绣娘、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多个居家灵活就业岗位,绣娘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签订青绣订单产品6万余件,上架产品420款,在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土族盘绣,让绣娘“绣”出美好人生。2020年,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设立互助金盘绣省级“青绣”就业工坊,通过土族盘绣技艺研究、产品研发制作、人才技能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工坊在当地班彦村建成盘绣园,带动盘绣农户145户,吸纳低收入户81户,绣娘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并每年为班彦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已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脱贫的重要“引擎”。目前,工坊已成为互助县集“非遗传承保护、产业引领培育、人才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制作、宣传推介交流”为一体的“青绣”龙头企业。

  

   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依托河湟刺绣,让传统技艺绽放迷人光彩。2020年,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依托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河湟刺绣,设立青海马莲花省级“青绣”就业工坊,工坊以深入挖掘传统工艺、人才培训、衍生品开发、开展对外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工坊+合作社+农户”刺绣技能培训和产品订单制作模式,累计免费培训农牧区妇女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全面推动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发挥非遗工坊的产业带动作用,强化后续帮扶力度,切实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qhwl/180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