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事关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2022年以来,为促进校外培训规范健康发展,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在西宁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全面紧紧围绕“双减”落地见成效的目标,坚持政策引导为“主牵引”,机构需求为“主动力”,强化责任、统一思想,主动走访、了解需求,针对非学科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专业性较强的特性,充分发挥文旅部门的专业支撑和保障作用。
做好摸底移交,提升机构审批效能。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备案登记管理是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重头戏”,占比全省培训机构总量的80%以上,涉及人多面广,工作量大。自2022年7月起,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各县(区)文旅部门根据相关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按照“先证后照、分类审批、依规审批、一址一审”的原则,对市域内所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开展办学资质重新审批和登记工作,对筹设申请的培训机构,强化过程督导,确保从场地选址到房屋安全以及消防备案等各个重点环节均符合申报要求,并坚决杜绝筹设期间违规招生行为。对提交正式申请的培训机构,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相关人员严格审核所有申报材料,对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进行现场勘查,并就勘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现场复核。截至目前,西宁市已有111家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获得办学许可资质,占比全省培训机构审批总量的82%。
聚焦机制创新,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多措并举,建立健全网格巡查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校外培训收费银行托管,实现西宁市非学科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覆盖,完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信息导入,实现对全市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人员、教材、场地实时监管审核。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账户核验、开通支付率达到98%以上。
加强监督管理,全力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市县(区)联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加强与新闻媒体联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媒体跟踪”的综合监管机制。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筹备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在全市形成“行风监督员动态巡查、宣传媒体跟踪曝光、属地管理部门常态检查、市级监管部门定期抽查”的有效工作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校外培训治理能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