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关心支持下,海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海西州独特的生态资源,推动海西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投资8.54亿元,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接待游客690.05万人次。“激情穿越柴达木”精品自驾游线路入选2022年中国十佳精品线路;冷湖火星小镇纳入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景区入选第一批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茶卡盐湖景区入选携程口碑榜·2022年度山水景点,是青海省唯一入选景点。

强化项目建设,不断激发发展的新活力。
一是谋划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支撑储备项目235项,开工建设台吉乃尔野奢文旅小镇、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赛什腾山公路等文化旅游项目99个,完成投资8.54亿元。二是扎实推进水上雅丹景区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火星营地创建省级文旅产业双创基地和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推荐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培育3家旅游企业拟为“小升规”企业。三是统筹推进州级文化馆、博物馆,格尔木市公共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州级、格尔木和大柴旦智慧文旅体系建设,健全茶卡游客服务中心、盐湖景区等“智慧景 区”平台,推进州—县—景区(文旅企业)三级联动的智慧文旅体系建设,实现全行业数据汇聚与共享。 强化文旅融合,不断拓展旅游的辐射力。一是依托盐湖、新能源、工业遗址等资源,培育以参观、体验、创意为核心的新兴工业旅游产品。充分利用高原极限越野挑战赛、激情穿越柴达木等赛事品牌,打造“高原户外运动旅游胜地”。二是积极培育茶卡盐湖、昆仑山等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景区。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大柴旦翡翠湖景区分别评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茶卡镇巴音村、柯鲁柯镇安康村等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莫河骆驼场、柯鲁柯农垦文化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2年推荐申报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自驾车营地、旅游民宿等质量等级评定主体近50家。三是根据海西州文旅发展需求,制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理清了生态保护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拟通过立法全力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建立旅游行业诚信“红黑榜”制度,文旅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强化线路打造,不断拓宽旅游的延伸力。一是以青甘、青新甘、青藏川等环线为基础,完善标识标牌、观景台、摄影点、休闲驿站等基础设施,强化同甘、新、川、藏等省区的合作交流,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体验性强、带动性大的区域旅游大环线,实现跨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线性联动和组合发展。二是围绕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昆仑山、可可西里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打造基于自然保护地的世界级生态体验观光线路;串联莫河驼场、将军楼、农垦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红色研学线路产品;结合重点旅游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推出一条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线路(西域丝路风情旅游线);依托区域自驾旅游热线和核心吸引物,以“营地+景区”“旅游线路+营地”等模式,强化柴达木自驾车营地、北纬37度自驾营地等特色主题营地、服务驿站建设,开发自驾车风景道,积极打造中国公路文化、自驾旅游高地。三是围绕“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块”的总体布局,结合海西特色资源,开发文化体验、科普研学、体育健身、红色旅游、冰雪运动、自驾徒步、极地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景区、重要旅游打卡景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德令哈、茫崖、天峻等地区游客集散中心,大柴旦红崖火星村、茫崖翡翠湖等景区游客服务咨询服务点,以精品线路串点,以“环柴达木生态文化圈”为基础,推出“柴达木精品旅游环线”“昆仑之巅越野体验游线路”等15条生态旅游线路。
强化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一是依托“中国旅游日”等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组织举办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节、“大美青海、魅力海西”川渝贵十万人游海西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组织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媒体开展景区采风、线路勘察活动,海西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加强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定期推送海西文化旅游资源介绍和惠民政策等,原创文章《你好,我叫柴达木,向你发送一封来自海西的邀请函》线上访问量已达40余万人次,《海西对你说》《我是海西的》等抖音短视频浏览量达320余万次。 2023年,海西州各级文旅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此次会议精神为遵循,特别是王学文厅长的讲话要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13310”的总体思路,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高站位谋划工作。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心,立足行业实际,全面学习、深刻领会,着力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文旅事业整体发展,更强助力社会发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艺术为民、文化惠民、旅游富民,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文化建设更有显示度。加快培育全域旅游、全景旅游、全季旅游,强化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海西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找准文旅工作融入和服务全市发展改革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彰显文旅担当。三是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更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智慧文旅、生态旅游体系建设,抓好水上雅丹、红崖火星村、火星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立2023-2025年省级文化旅游产业引导资金储备库,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国家部委、浙江援青、点对点招商等平台,落地一批精品包装的文旅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助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四是坚持对外宣传总思路,更实举措创新升级。举办西宁—海西州营销大会、柴达木文化旅游节、那达慕、智阁鲁如、百家旅行社进海西等活动;以“杭州亚运年”为契机,实施文化旅游“十个一”工程,全力筹备环湖赛、第十九届省运会、建州70周年庆祝等重大节庆活动,借助活动举办和宣传推介,着力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品牌传播影响力、地域文化感召力、生态形象亲和力,进一步叫响“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品牌。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qhwl/182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