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农家乐 > 正文

再现浦东电影记忆!浦东群艺馆“光影廊桥”等你来打卡

  • 时间:2023-03-22 07:27:2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刚刚度过开放一周岁生日的浦东群艺馆,是一座枕河而建的美丽建筑。一道廊桥横跨严茂塘,连接河东、河西两个区域。如今,这道廊桥变身“光影廊桥”,以如同长卷一般的公共艺术作品《光影棱镜》,铺展开浦东大地上的电影记忆。

  浦东群艺馆1.jpg

    当代与历史交织 观众与经典并行

  浦东群艺馆2.jpg

    布满“光影廊桥”一整面墙的《光影棱镜》,高2.8米,长46米,采用304镜面不锈钢创作而成。两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刘䶮与李勇,通过当代艺术语言重构浦东电影放映史,以电影像素的视觉方式呈现浦东地区电影放映发展历史脉络。

    棱镜造型同时承载历史与当代——胶片电影与数字电影两种时空语境。结合镜面反射效果,让当代与历史交织,观众与经典并行。像素给予作品视觉引导与时空表达,激发想象空间,让电影记忆游走,又使画面融汇在艺术形式和色彩中。

    市民从河西走向河东,透过棱镜的一面,映出五段黑白影像,展现浦东电影的胶片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缺电少片’,浦东腹地多滩涂,放映队用船把电影文化送进千家万户。放映员多为教师、知识分子、本地青年、船工转岗。二三人为一队,吃住行皆在船上,所到之处,都有孩童大人追问电影资讯。”——这是《舟载光影》。

    “六、七十年代,大家翘首以盼围看露天电影,稻草堆上、银幕背面都挤满了人。映前沪语说唱是当时的特色工作,放映员们多才多艺,他们绘制了幻灯片、编排英雄事迹、好人好事,为观众做映前宣传。”——这是《光颂英雄》。

    “七十年代末,观众被请入室内,跑片员奔波在各大影院间,流动放映队骑自行车搭载设备到乡间放映,不停的车轮与奔波的身影是对观众最好的回应。”——这是《燃情单骑》。

    “八、九十年代,电影院通宵放映一票难求,多部现象级电影轰动一时。南汇大会堂、川沙人民大会堂、东昌电影院、东方电影院、洋泾电影院都是那段岁月如火如荼的见证。”——这是《火爆影院》。

    最后一个黑白影像,是《胶片光炬》。

  浦东群艺馆3.png

    从河东返回河西,透过棱镜的另一面,看到了彩色影像。市民站在廊桥的折返点上,可以同时看到黑白的《胶片光炬》与彩色的《数字光炬》,寓意浦东电影从胶片时代来到了数字时代。

    随后的《霓虹魅影》,呈现“摩登大楼高耸入云,霓虹商圈人气如潮,浦东放映露天电影,独特魅力吸引着都市白领、社区百姓、特殊群体”的场景。

  浦东群艺馆4.png

    来到最后的《魔境幻映》板块前,市民感受到的是“环绕定点声像,巨幕立体画感,观众沉浸式体验IMAX 3D电影,数字科技掀起视觉浪潮。”

    浦东群文愈发“年轻” 公共艺术作品“正当红”

  浦东群艺馆5.jpg

    “当我们希望创作一件反映浦东电影放映历史的作品,发现连廊拥有足够的体量,来呈现这段悠长历史。”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浦东群文主阵地的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负责全区的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工作,拥有大量资料与亲历者回忆,可作为艺术创作的丰沛素材。

    “以前,浦东腹地多是滩涂沼泽,我们出去放电影都要撑船,运输发电机和放映设备,有时还需要一个人来拉纤,吃住都在船上。”在创作采风阶段,电影放映管理站寻访到了几名老放映员,开展口述历史的搜集记录。老放映员讲述过去的工作经历,总是满脸骄傲。意识到这段资料的珍贵性,也促使艺术家将其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与老放映员见面的场景十分感人,我们被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更加希望能在艺术作品中表达出来。”

  浦东群艺馆6.png

    以“光影廊桥”为例,时尚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浦东群艺馆“正当红”。元宵节活动中,浦东群艺馆外坐着巨大的“潮兔”装置;每周二的“东·艺术音乐下午茶”活动,在群艺馆大厅的艺术装置“涂鸦钢琴”旁举行。馆内还藏有《收藏时光》《彩虹屋》《唱响浦东》等艺术装置,待市民探索打卡。

  浦东群艺馆7.jpg

    如今,浦东群文活动正变得愈发“年轻”,成为各类人群都能享受的文化大餐。未来,浦东群艺馆还将举办一系列动感时尚、雅俗共赏的系列艺术活动,努力成为浦东百姓心中的文化地标、浦东文化团队引以为傲的大舞台、青年白领心向往之的“艺术殿堂”、最新数字化技术和理念的体验地。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qfc/20230315/1fae7dfaa3674e2eaa69cb2c2da98a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