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评审会。经专家组审议,原则同意《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通过评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吕霞同志参加评审会并讲话,省垣有关专家、省直相关单位及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对《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文本内容的汇报,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文物局负责同志进行了评审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反馈了书面意见。厅相关处室围绕各自工作职能对《规划纲要》提出了意见建议。与会专家在评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规划纲要》内容详实,结构合理,要素完整,保护目标明确,保护措施具体,对河湟文化区域性、整体性的保护传承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建设要求。
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是河湟文化的核心区和承载区之一,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文化生态保持良好,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完善,非遗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近年来,西宁市高度重视河湟文化生态保护,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成立了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非遗保护传承的规范性文件,成功举办了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等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在不断挖掘河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吕霞副厅长就下一步工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是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青海实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河湟文化品牌、助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意义重大。二是要认真汲取意见建议,抓紧修改完善,编制单位务必充分吸纳专家及相关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定位、思路、目标、内容、方式、举措等方面再精准,力争《规划纲要》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更符合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发展实际。三是要认真研究谋划,及早编制《总体规划》。要认真研究项目、谋划重大文旅活动,不断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