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我助妇儿康·南京中医药大学基金”支持,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省委驻睢宁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南京市结伴前行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共同指导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结伴前行·睢宁之‘夏’”乡村振兴专题项目启动仪式暨“结伴前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交流会”在睢宁县王集镇举办。此次活动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围绕“结伴赴农桑”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主题开展的系列项目之一,旨在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和专业优势,解决乡村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本次活动重点围绕林下半夏生态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睢宁县委副书记、省委驻睢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赵本好做致辞发言,表达了对多方结伴前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感谢。赵书记指出,本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发展产业和培养人才的紧密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项目,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项目,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所能,全身心投入到短暂而又富有意义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在睢宁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丁思喆在讲话中表示,“结伴前行·睢宁之‘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希望同学们发挥南中医学子自信、敬业的精神,在实践劳动中感知国情、体验民生民情,理解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农业,用所学所能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代表丁虹翔表达了对各方单位、老师的感谢,并代表南中医学生团队承诺:同学们将发挥所长,用专业技能提高人民收入,彰显中医药学子的风范,展现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厚情怀。
启动仪式上,县委副书记、省委驻睢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赵本好、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丁思喆、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资助部部长黄玺澄共同为参与本项目的师生授旗。
县委副书记、省委驻睢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赵本好、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丁思喆、王集镇党委书记李慧、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姜秀梅等领导共同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丁思喆、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华为省委驻睢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全体成员和县相关业务部门参会领导以及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老师等发放“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实践导师”聘书。
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高校部青年代表徐心悦介绍了依托“结伴前行计划”在各个高校推进乡村振兴主题类公益的经验和模式,希望通过一场“乡村振兴公益慈善交流会”,衔接一批“高校公益团队”,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研究性学习”,助力高校学子把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更紧密结合,跟随省委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的老师们在实践中找到“真课题”。
在自由交流环节,省妇儿基金会王华做了开场发言,提出“结伴前行·睢宁之‘夏’”项目在睢宁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睢宁之夏”项目做实做长,不断开发更多的农业农村类乡村振兴课题,让更多人参与、关注、了解睢宁乡村振兴事业,并且组织更多中医药大学的学子来交流,倡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来睢宁,大家一起结伴前行赴农桑,助力国家乡村振兴事业再上新台阶。
围绕“林下经济”半夏种植的成果推广、睢宁当地同类型农业种植项目、建立与高校长期合作机制等问题,同学们现场向老师们请教,与会领导与老师耐心解答,指出未来需要在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产品销售等方面共同研讨,探索出更具规范、更有效益、更能长效的项目机制。
活动前后,学校师生团队多次前往王集镇南许村开展调研学习。在严辉和施铮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观测、记录,在硕果累累的梨园里,看到茁壮成长的半夏,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表示,能把专业课上到田间地头,趣味性、成就感十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