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文化 > 正文

无为:黄墩 城市与乡土之间的第三种景观

  • 时间:2023-08-12 16:15:14
  •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 作者:佚名
  •  点击:

1

  曾经的黄墩村村如其名,像个毫无存在感的黄土堆,没有风景,没有故事,甚至在无为当地人的记忆中都无影无踪。但野百合也有春天,当乡村衰败的话语不绝于耳时,黄墩村却像贫瘠的土地上施了好几遍底肥,乡野里万物生发,活泼泼的生机四处冒头。

  黄墩村有了“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领头雁”等荣誉,一时间,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能人”当家

  黄墩村属于无为市赫店镇,2010年村委换届时,由于各项工作全镇垫底,村子甚至找不到“当家人”,稍有点能耐的人,对村支书职务避之不及。镇党委书记找到了钱扬荣,他高中毕业后开始做生意,事业发展顺利,村里人都说他有本事、心肠好。

  请钱扬荣担任村支书,是科学决策。基层村支书中,“好人”很多,但“能人”缺乏。而一个优秀的“当家人”,应该是“好人加能人”。

  钱扬荣明白,这是个苦差。但出于身为黄墩村民的责任感,他二话不说走马上任。

  钱扬荣认为,村子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产业,没有产业,没钱办事,老百姓怎么会跟你走?手里没一把米,连鸡都换不来呢。

  2013年,黄墩村引进秋歌猕猴桃项目,需从农户手里流转260亩土地。当时很多土地抛荒闲置,但若真的统一管理,农民却开始“斤斤计较”。原先每家每户的土地界限分明,现在打包交给企业,必然要将小田并为大田。乡亲们担心,万一企业倒闭了,这土地怎么能毫厘不差地回到自己手里?

  这是对钱扬荣的第一次考验。他请老村干带头,再做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工作,白天上门走访,晚上集中开会。最后,他诚恳地向大家保证,即使企业倒闭了,村党总支也不会倒,村里可以与企业共同拿资金作抵押。商讨后,黄墩村创造性地拿出了“确权不确地界”土地流转方案。

  秋歌猕猴桃项目落地后,村民尝到了实惠,不但分到了土地流转的费用,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此后,其他招商项目照此模式,全部顺利落地。

  做一步想三步,“能人”是也。黄墩村总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丘岗地1200亩。过去,这些丘岗地大多闲置荒芜,长满了杂草。从十多年前开始,黄墩村在谋划产业发展项目时,一直把丘岗地作为经济作物种植区,其余全部建为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

  这种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用地规划,让黄墩村提前站到了一个新路口,各种机遇不断叠加,各项产业项目相继顺利落地。

  为“根”浇水

  乡村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精神归宿。人们常把乡村比作自己的“根”,但这“根”需要不断浇水,才能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这“水”,就是让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各种政策、措施和产业。

  2015年,黄墩村动员在外创业人员,利用废弃的轧花厂厂房,创办了预制菜生产基地——禾森食品。接着,在赫店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列发冬桃、玺莲生态、兆涌生态等农业企业相继落户。这些企业盘活了闲置资源,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2年1月,黄墩村党支部组织领办了新农合作社。38户村民自愿出资加入合作社,由村集体持股55%,个人持股45%,通过经济手段和利益联结,成功打造一个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新农合作社购置了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用以提升合作社的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水平,同时为村民提供撒播、施肥、施药等服务;与厂家联营,进行农资销售,为种粮大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农药化肥;整合全村人力资源,组建劳务公司、物业公司等,为村内企业提供服务。随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作社实际成为了运营乡村的平台,在村内实现生产和服务的小循环。

  作为芜湖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15个试点社之一,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农合作社当年营业收入达200万元,年底即开始为入股村民分红。2023年,合作社预计将给村集体带来100万元以上的收入。

  回归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把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变为村民体验。在黄墩,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道路广场整洁干净,沟渠清澈。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调动村民维护村容村貌的积极性,按户制定保洁表,浇花种草。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让人变得更文明。

  黄墩村也有贫困户和低保户,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为了让这些弱势群体共享发展的成果,合作社不收他们的入股钱,年终直接让他们享受产业增值效益。

  有了产业和市场力量的加持,乡土文化的根脉也得以传承和弘扬。手工挂面在黄墩村有着上百年历史,这里的挂面柔韧爽滑、细腻可口。但由于做挂面费时费力,收入少,基本限于土特产和礼品,做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境地。合作社成立后,为黄墩手工挂面打出了绿色、原生态等标签,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上售卖,大受欢迎。

  现在,黄墩的挂面又晾晒起来了。阳光下,那雪白的一竿竿,是乡村的笑容,也是飘扬在人们记忆之河里的风帆。

  第三种景观

  汽车从无为城出发,沿无六路行驶几分钟,右拐进入乡道,在繁茂的绿色中再穿行几分钟,就会看到黄墩村村部办公楼。在这个城市与乡土的连接处,我们看到了一种既不喧闹也不寂寞的第三景观。

  村部周边,是大片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园区。阳光下,葡萄藤绿油油的须叶恣意攀爬、伸展,猕猴桃、水蜜桃的青果在葱茏的枝叶间垂挂着。

  碧绿的稻田上,白鹭翻飞,像一串串灵动的音符。村庄是田野的点缀,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野蔷薇、端午锦、金银花在各个角落灼灼地开着。

  黄墩村所有的水域也都物尽其用,夏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太空莲主宰了这一片天地。层层叠叠的荷叶间,朵朵红莲正热烈盛开,微风过处,阵阵芬芳飘进村里人家。

  莲子成熟时,需要大量人手采莲蓬、剥莲子。村里的大婶大妈们都忙活起来,边干活儿边唠嗑,说说笑笑、家长里短,温暖了乡间的日子。

  黄墩作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的统一体,农业文明在赓续,乡村生活的肌理分明,脉搏跃动,有着无限生机。

  黄墩是永远的乡土。过去村里走南闯北的人很多,如今年轻人纷纷返乡,留在村里创业、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是实现乡村振兴最稳定的力量。

  作为现代农业的从事者,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像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和城市青年一样,追求时尚,爱好旅游,习惯网购。他们有车有楼,还有土地,田野是他们生活的领地。

  “90后”黄安是村里的民兵营长,是村委班子在梯队建设中选中的年轻人。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和父亲在外经商,后选择回到村里工作。还有学影视表演的刘燕、学美术设计的任静静,合作社的“濡家味”电商直播间成了这两个“00后”小姑娘的事业起点,她们用清新朴实的乡野风带红了黄墩村的农产品,两人也成为了村里的后备干部。

  和许多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不同,黄墩村的“两委”班子是一个由致富能人、年轻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组成的朝气蓬勃的集体。为帮助年轻人成长,黄墩村两委班子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方式,三个老村委带着三个年轻人走村入户,处理片区工作。他们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熟悉每个人的性格,就像熟悉自家田地里的蔬菜庄稼一样,但和祖辈父辈不同,如今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四季的轮换,还有时代的变更。

  离开时,钱扬荣和黄安在村部大门前与我挥手道别。夕阳下,他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