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丰收的氛围逐渐浓郁,漫步于敖汉旗古鲁板蒿镇的田间地头,圆葱紫、钢葱绿、高粱红、玉米黄……万亩田园宛如披上了彩妆,勾勒出一年最美好的丰收图景。
走进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近3000多亩玉米制种褪去了夏日的墨绿,增添了一抹金黄。“按照现在的长势,最多再有10天左右,我们村的玉米制种就将全面进入收获期。东他拉村玉米制种是订单产业,前期投入由公司垫付,中期割杂株也是种子公司专人负责,种植不愁投资,技术不愁指导,销售不愁门路,收入效益可观。加上这些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又为群众每亩节本增效合计金额700元左右呢!”村党总支书记刘向阳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古鲁板蒿镇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全镇制种土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29万亩,其中水浇地26万亩,占比87%,12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分布在老哈河沿岸一带,制种地块优势明显,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肥力均匀,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设施完备,同时制种经验丰富,良种生产技术成熟。基地所出种子籽粒饱满,颜色纯正,商品性好,深受生产企业和农户的青睐。近年来,古鲁板蒿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快制种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科企协作、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2023年全镇发展玉米制种3万多亩。受甘肃张掖等地玉米制种基地启发,古鲁板蒿镇计划于2024年实现制种5万亩,2025年达到10万亩制种规模,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计划于2024年落地2条玉米烘干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有力推动制种产业发展。
制种产业正待丰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不甘示弱,谷子示范基地里,29个对比品种此起彼伏,效果明显,“菜园子、果园子”正值丰收的高潮,网纹蜜瓜瓜身与绿色的叶片相辅相成,像是产房中包裹成粽子状的排排小婴儿,等待着被采收;洋葱圆圆的身子尖尖的脑袋,戴着一顶又尖又可爱的圣诞帽,躺在田间地头被工人们依次装进编织袋里;金灿灿的谷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摇曳在微风里,仿佛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地里的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婀娜的细腰,笑盈盈地看着太阳,拼命地展现自己身上金黄色的衣服……
古鲁板蒿村村民慕红军笑着说:“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前几年我家种的都是旱膜谷子,虽然说靠天气吃饭,收益也十分不错,一亩地能纯收入700—800元,今年我家试种了363品种的向日葵,个头大、产籽多,一亩地就能产干籽400斤左右,每亩保底收入2400多元,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较往年种植效益都要好”。
据悉,古鲁板蒿镇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镇的重要牵引,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深挖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元化发展制种产业、特色林果、露天蔬菜等富民产业。注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精深加工、蔬菜脱水冻干等生产线,探索发展宝河湾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了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信息来源:敖汉旗人民政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