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把农业民营经济作为“强三农”的重要支撑,激发企业发展农业产业活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民营企业提档升级,为贵阳贵安“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471.7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加工总产值9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
一、突出“三抓”,提升民营企业数量。抓培育。积极开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新申报认定,上半年完成30家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初审以及4家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定向辅导。截至目前,全市涉农民营经济主体2136家,上半年种养殖企业实现总产值32.39亿元,对全市第一产业产值贡献率达23%。抓招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引进产业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带动强、效益好的企业,推动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链、补链、强链”。上半年,全市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共落地47个项目,已签约金额17.05亿元,为招商目标任务20亿元的85.25%。抓带动。加强“一产一企”产业规划布局,支持涉农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经营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大、联农带农强、社会履责好”等标准,推荐选树贵阳贵安民营农业10强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涉农民营规上企业158家;市级以上民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5家,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82.9%。
二、聚焦“三赋”,蓄积三农发展能量。创新赋能。围绕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建设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种业产业园和岳麓山贵阳种业创新中心,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贵阳德康入选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实现全省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零的突破;贵州金农入选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贵州三力集团建成全国资源数量最多的朱砂根种质资源圃;溪云数智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实现全自动化养菇“零”的突破。增收赋力。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方向,持续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组织方式和利益联结的规范化建设。100余家商会和企业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实施185个项目、涉及182个村,用工1万余人次,促进农产品销售14.7亿余元。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等组织模式,实现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和带动农户增收双向促进。今年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0元、增长7.7%。品牌赋效。贵阳贵安累计完成绿色食品认证企业78家、认证产品125个;地理性标志产品认证达19个;以修文猕猴桃、花小莓、印象硒州为主的18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0个企业品牌、83个产品品牌入库省农业农村厅收录名单,“修文猕猴桃”品牌评估价值达23.15亿元,“花小莓”区域公用品牌获“贵州省最受欢迎的水果”“中国草莓品牌大会暨首届中国草莓展最受欢迎水果”等称号。
三、强化“三持”,提升民营经济质量。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梳理各级纾困政策21项,推动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共享、便捷易享。先后出台《贵阳贵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二十条措施》《贵阳贵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推动农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扶持。率先在全省设立地市级中小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化子基金,按照基金投资200万—2000万元的标准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推出48个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农业保险保单”金融产品等,支持提供更加完善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双托底”保险机制。上半年,争取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700万元,惠及农业企业144家;统筹安排市级农业产业化、种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5亿元,支持蔬菜、畜牧、水果、茶叶、种业等148家经营主体发展。服务加持。持续深化“贵人服务”,推广“贵商易”使用,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管理队伍,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落实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精准施策,靶向服务,先后走访惠诚、黔五福、金和农业、味特等200余家农业民营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惠农惠企政策,指导做好项目申报、资金申请等工作,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