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情怀 > 正文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新画卷

  • 时间:2023-11-25 12:10:2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眼下,齐鲁大地硕果累累、喜获丰收,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迸发着勃勃生机。这里,乡村振兴步履铿锵;这里,美丽图景日新月异。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时间的刻度忠实地记录了山东人民追赶超越、攻坚克难、高歌猛进、铿锵前行的足印。从被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以来,山东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

  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近两年连续突破1100亿斤,农业总产值率先过万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逐步壮大;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达95%,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农民群众收入连年增长,2022年达到22110元,5年年均增速7.9%;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强化党建引领,驻村帮扶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三农”压舱石的作用不断夯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大局作出了山东贡献。

  压实责任,全力抓好粮食供给

  今年秋收前夕,走进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卢家村5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一排排玉米秆上挂着饱满的玉米穗,中间种植的大豆长出串串豆荚,两种农作物一高一低错落生长。

  济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部李咸娟介绍:“我们在卢家村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4:2种植模式,4行大豆和2行玉米间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定量施肥,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作为全国第三粮食生产大省,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始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据了解,山东一直坚持稳定种植面积、聚力提升单产。一方面,坚持“藏粮于地”,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等政策要素集中,重点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坚持“藏粮于技”,加大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推广,广泛开展“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探索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

  随着一系列关键增产举措落实到位,2022年,山东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558.3万亩、总产1108.76亿斤,实现了“双增长”。今年,我省夏粮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34.8亿斤、同比增加6.5亿斤,打赢了粮食生产第一仗。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夏粮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多公斤。

  不仅狠抓粮食生产、筑牢粮仓,山东还认真践行大食物观,向设施栽培要果蔬,向规模养殖要肉蛋奶,向海洋牧场要水产品。2022年,全省蔬菜、肉蛋奶总产稳居全国首位,水果、水产品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与此同时,向标准化要质量,全省主要“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向品牌要效益,“好品山东”“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享誉全国,给全国贡献了安稳的“粮袋子”、丰盛的“菜篮子”、多彩的“果盘子”。

  粮食喜获丰收、百姓饭碗端得更牢的背后,体现着山东抓牢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着力完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成长密码”。

  促进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扎好三道音梁、捆绑定型、刻画音孔、开音盒、上气眼……一架古筝便在农村技艺人手里弹出悦耳的音调。

  劈、刮、打眼、穿丝,竹子做骨架,红纱灯布做灯罩……不一会儿,一盏盏制好的灯笼便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喜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了,农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近年来,山东立足农民特色手造,传承非遗文化,突出产业发展,引导村民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出多个种类手工艺品,形成一条集制作、销售于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产业链,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让农民的手工技艺开出“致富花”。

  “我们生产的手制古筝,每台销售价格在5000元至3万元不等,年可销售2000多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日前,在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夹河赵村溱湶古筝加工车间,负责人覃起韩介绍,该车间常年安置当地20多名村民就业家门口,生产的古筝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据了解,山东一直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通过多点发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过万家、占全国10%,形成了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消费达到2400亿元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500亿元,淘宝村86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美国、欧盟、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394亿元,连续24年领跑全国。

  村容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早晨6点,天还没亮,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石门村保洁员的垃圾清运车准时开工,陆续将村里的垃圾运至回收站处理。

  “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垃圾桶,保洁员每天早晚清运两次,村里变得整洁干净。”石门村村民老李说,村里的垃圾交给第三方集中处理,现在村民养成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卫生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村容村貌靓起来。

  过去,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如今,青瓦红墙,街巷整洁,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画卷映入眼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迫切需要。山东以五年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绿化美化硬化。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以上,入选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数量居全国首位。

  除此之外,山东坚持项目化提升基础设施。将农村基础设施网列入全省“七网”之一,大力实施农村道路、供水等“八大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庄覆盖、往农户延伸,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

  目前,山东正连片化建设美丽乡村,2500个省级示范村星罗棋布、串珠成链,292万户美丽庭院以“小美”聚“大美”,带动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5年来,山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一步步将“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未来,山东将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向着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扎实迈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联合日报记者吴钦景见习记者宋齐芳)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311/t20231117_44778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