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农家乐 > 正文

探究昆仑文化 高质量提升文化软实力

  • 时间:2023-12-01 22:48: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格尔木地处昆仑山下,是承载昆仑文化的翘楚之地,在青海多元文化中最具源头性、象征性、包容性和传承性。近年来,格尔木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依托昆仑山与昆仑文化的特殊渊源,积极开展昆仑文化挖掘、推广工作,打造精致旅游景点,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精良旅游产业,夯实格尔木“昆仑名片”,以昆仑文化为旅游资源而精心打造的特色旅游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认可。

   以学术作品为切点,开展昆仑文化体系研究。积极组建昆仑文化研究团队,邀请昆仑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市文联、融媒体中心等资源优势部门,打造一批抒写昆仑文化、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的研究课题和艺术作品,先后出版发行了《专家学者论昆仑》《昆仑文化论文集》《昆仑神话故事集》《“昆仑圣殿”格尔木》《仰望昆仑》《昆仑文化》系列丛书等文学作品,完成了《昆仑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展示、传承和弘扬昆仑文化,增强昆仑文化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使昆仑文化之源落地格尔木。

   以文艺作品为平台,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深入挖掘昆仑文化精髓,不断充实、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外延。通过定期举办昆仑文化旅游节、玉珠峰登山节、昆仑山敬拜大典、昆仑峰会、昆仑圣殿格尔木两岸四地书画名家交流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传播效应、带动效应,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开展青海海西·格尔木生态旅游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举办2023年首届“瑶池杯”昆仑美食节、“诗咏盛世·圆梦中华”首届昆仑文化诗歌大会等系列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文化名人参加昆仑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提升昆仑文化的知名度、认同感。

   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力度。按照“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的空间框架结构,通过融入昆仑神话传说,推进和建设昆仑文化景区。加快推进“昆仑天街”、昆仑文化体验中心(昆仑阁)等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建设项目。持续推进长江源头昆仑文化保护利用展示建设项目、昆仑山死亡谷自驾游大小环线道路畅通工程。将瑶池景区、昆仑山大峡谷等项目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招商工作。积极发挥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方式,构筑文化场景。六子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的建成为市民提供又一个业余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格尔木市国防教育展示馆、城市记忆馆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加强内通外联环线建设,打造区域性标志线路和昆仑自驾游大小环线共11条旅游线路。以宣传推广为目的,做好昆仑文化科普工作。

   以宣传推广为目的,做好昆仑文化科普工作。加大昆仑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创作话剧《筑路忠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邀请河南卫视拍摄中国节日系列《王母宴瑶池》,为昆仑文化旅游节注入了新元素,以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传说故事为背景,结合格尔木市壮美风光,再现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美好场景,引爆全网流量约35亿,登上各大榜单超200余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在海内外进行播出。加强昆仑文化宣传力度,举办“百家旅行商 相约格尔木”“2023年格尔木市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推介格尔木生态旅游及昆仑文化的文化底蕴。并在抖音号、视频号开展格尔木昆仑美景、文艺作品等短视频制作发布,完成格尔木文旅形象宣传标识(LOGO)征集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一机游”等新媒体作用,强化机场、车站等交通场站、户外广告牌旅游宣传,使昆仑文化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文化认同和群众基础,成为格尔木这座年轻而富有朝气活力城市最具特色的一张亮丽多彩的文化名片。

   以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生。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得全国国防教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等30余个荣誉称号。野牛沟岩画,长江源头第一桥旧址,万丈盐桥、三岔口遗址、纳赤台遗址等8处文物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范畴。盐桥路窑洞砖房、野马滩岩画、塔尔丁机场等9处文物遗址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加大艺人扶持保护和技艺传承力度。成功申报蒙古族服饰制作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蒙古达罗牌、蒙古族木雕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省级传承人9名,州级项目18项、州级传承人64名,市级项目5项、市级传承人26名,8所州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2家青海省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目前,格尔木市《昆仑山的传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格尔木市将继续坚持文旅融合、文化赋能,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厚植昆仑文化生态建设底蕴,创新昆仑文化文旅业态融合方式,加强昆仑文化研究和成果利用,助力昆仑文化的传播及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着力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04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