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东营市河口区的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种质资源库,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份大豆种子整齐码放,标注详细。“-7℃的低温下,这一粒粒沉睡的种子,既是‘种业创新豆’,更是群众的‘致富豆’。”东营市河口区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工程部主管常学东介绍。
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去年3月,河口区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与全国种业会长单位山东圣丰种业合作,成立了全区首家种业企业——渤海圣丰种业公司,并投资3000万元建成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
按照“育繁推”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产业创新中心在开展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研发、良种繁育推广、惠农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河口区建设国家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研发基地和耐盐碱种业应用示范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培育和产业创新高地。
依托河口区盐碱地资源和圣丰优势,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培育适应更高盐碱度的大豆、小麦、花生新品种,打响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种质品牌。目前,项目各功能实验室、种质资源库已投入使用,种子加工包装车间完成建设,年产量能达到6000吨。“我们将通过项目载体,持续做好盐碱地种业创新文章,逐步建成从辐射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到辐射全国的大豆种业‘育繁推’基地,带动群众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越走越宽。”渤海圣丰种业公司负责人高林说。(记者李广寅通讯员孙慧芬报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