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坚持样板示范、三区共建,城乡融合、全域推进,着力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在2021年、2022年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两年列第一位,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县”,今年9月份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融合
统筹城乡发展蓝图。南部五镇呈现山水风情、打造农文旅融合片区,北部六镇凸显田园风光、打造三产融合片区,中部七镇彰显优势资源要素、打造城乡融合片区,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统筹推动文明城区、美丽街镇、宜居村居三级联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后建设“东城画廊”等示范片区10个,“花样垛庄”等精品线路6条,打造三涧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国家及省市区级示范样板村庄244个,总面积突破300平方公里。
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章丘区推进政策、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下乡兴村,全区乡村各类人才突破2万人;先后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6.06亿元,撬动金融投资229.7亿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济南市率先推进村、镇“三变”改革,先后实施项目528个,423个村庄股民分红4.65亿元。打造了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典型,探索实施了文祖街道甘泉村“小证换大证”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典型。
“一村一业”推进产村融合
推进产村融合。建立“一村一业”推进机制,南部山区以干鲜果品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中部平原以特色蔬菜为重点,发展绿色精致农业;北部滩区以特色种养为重点,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逐步构建起以粮食、蔬菜、畜禽等为基础,以11个地理标志产业为重点,以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60余万亩“八大名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三产融合。打造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21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54家。创新打造绣惠施家崖一产延伸、文祖薯立方二产带动、城区骄龙豆捞三产促进等多种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体系建设,发展鲁供丰农、伟丽种苗等社会化服务组织35家。
推进集群融合。着力培优做强十大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章丘大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10万亩全国绿色杂粮生产基地、江北最大的甜瓜西瓜集散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强镇1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39个,农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均占全市总量近四分之一,在全市率先实现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村清零,力争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搭建数字平台创新综治模式
建强基层组织。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党建工作区”建设,下放服务职能31项,成立“党建工作区”党委76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评选“领航书记”50名,并配备50余人“乡村振兴顾问团”。开展村级“大排名”、干部“日积分”、街镇“月考核”等活动。
创新综治模式。搭建“治理有章”等智慧化数字平台,建成数字乡村144个,依托“商量工作室”“周末议事厅”“板凳会议”“商户夜话”等载体,基层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7.8%。
加强文明建设。把乡村文化振兴与“文明有章”全域实践一体推进,开展“方桌会”等宣讲活动,组织民星大舞台等文化活动,打造“齐鲁古道”等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4个行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区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96%以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