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撂荒地可以利用起来,种植高山蔬菜;山上的笋林也可以产业化,不能继续走自产自销的老路……”重庆市南川区政协委员陈建坐在田坎上,与村干部们交流着自己的构想。
陈建是南川一家食品公司的执行董事,公司主营范围涉及食品生产及销售、餐饮服务等领域。去年,陈建到南川区合溪镇草坝村挂职,担任草坝村“名誉村主任”,帮村里引进种植大户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还牵头与互联网销售平台签订了长期种销协议。
和陈建一样,重庆南川区政协去年以来还选派了14名政协委员进驻乡村,挂职“名誉村主任”。这些“名誉村主任”活跃在南川区的田间地头,有的发展方竹笋深加工,有的种植高山茶叶,有的搞起了“定制水稻”……往日沉寂的山林田地,又重新热闹起来。
这批“名誉村主任”中,有不少是本地发展产业的大户。如何在壮大自身产业的同时,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主任”们面临的一道考题。
“我的做法是,让乡亲们在我的蔬菜基地务工,学了技术回去种蔬菜,种出来之后又卖给我,实现从务工到创业的转型。”蔬菜种植大户冯秋容是派驻大有镇水源村的“名誉村主任”,他在当地流转了120亩土地,带动80多个村民就业。今年,他又新发展2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帮助村民户均增收10万余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川区,有近2000名群众在“名誉村主任”所在企业、基地和项目务工,他们通过学习技术创业、就地务工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增加收入超过5000万元。
“3月走访群众,4月协调解决项目纠纷,5月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在木凉镇汉场坝村担任“名誉村主任”的卢朝建翻开手中的记录本,讲起了自己履职以来参与基层治理的“大事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卢朝建发挥口才好、会协调的优势,扑下身子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受到群众欢迎。
与卢朝建“往下走”的工作方式不同,在鸣玉镇中心社区担任“名誉村主任”的王庆初,则摆起了“谱”——他自己不下户,而是坐等着群众“走上来”。原来,为摸清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在一家眼科医院工作的王庆初,趁赶集时段在镇上摆上一张桌子,一边免费问诊,一边不断问“难”,将村里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南川区推进政协委员与基层事务相衔接,让“名誉村主任”帮助当地村民发展产业、解决难题,既收获了口碑,又给村子带去收益,实现了个人事业、群众增收与乡村振兴的多赢。
南川区政协主席毛朝银表示,“名誉村主任”是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一道靓丽风景,已成政协履职尽责的特色名片。今后,南川区政协会进一步拓展履职内容,在村企共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群众就业、扶危济困、社会治理、村集体增收等方面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以实干实绩把“名誉”干成“荣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