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寺,又称“圆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磐锤峰以西的平岗上,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义上供新归附清朝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兴建的寺庙建筑。其名“普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带有普天同乐之意。
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以宗印殿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布局为典型的汉族佛寺传统形制,依次为庙前广场、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配殿和宗印殿。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建于1.36米的基座上,前后各出三阶,正面中央设御阶,雕刻精美。屋顶为重檐歇山绿剪边、黄琉璃瓦顶,正脊满饰三彩琉璃云龙纹,中置□嘛塔宝顶,两侧饰佛教八宝。殿内供奉三方佛和木雕八大菩萨。殿前及两侧之山门、配殿、钟鼓楼均为一般清制官式做法。
宗印殿后部为以条石砌筑高3.36米的金刚墙围砌而成的高台。台上建有4门和与之连接的72间围房,目前已经荡然无存。正门西向,为面阔3间,进深一间前后廊单檐歇山式。内置乾隆御笔镌刻《普乐寺碑记》碑1通。围房正中为44.4米见方的2层石砌方台,下层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南北拱门为深龛,东西拱门内左右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各建三间卷棚歇山风雨蹬道亭。台顶正中为32.8米见方的石台,高6.6米。四面正中亦辟拱门,东西为深龛,南北拱门内东折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亦建有风雨亭。这2层方台称为“□城”,即坛城,为□嘛教密宗传授密法之地。此形制为中国仅有的实例。
普乐寺这座座汉式寺庙建筑,它打破了坐北朝南的寺庙建筑规则,这固然是为了顺应山岗的地形,更重要的则是其明显的政治目的。外八庙大都以避暑山庄为轴心,面对山庄。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皇权高于“神权”的帝王思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