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11月2日一大早,藤县太平镇仁安村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数百只鸭子正忙着“搬家”。“水稻就要收割了,现在要把生活在稻田里的鸭子赶回鸭圈。”藤县正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创杰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3月开始推行“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利用鸭子为水稻治虫、增肥、活水、除草。
“用村民的话说,就是让水稻和鸭子一起长大。”韦创杰告诉记者,插禾20多天后,就可以将雏鸭放入稻田。鸭子全天候在稻田里活动,会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同时鸭子的活动还会刺激水稻生长,鸭粪便还能作为水稻的肥料。
该基地自从推广“稻鸭共作”模式后,大幅减少了杀虫剂和除草剂用量,在稻田里长大的“稻田鸭”也十分受消费者欢迎。“第一批鸭子已售罄,第二批还没上市,就接到了不少订单。”韦创杰说。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能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是一项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藤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庆说。据测算,该示范基地的特色水稻亩产350公斤,亩产值可达4550元;养鸭亩产值可达600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