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婕出席发布会,介绍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宣布今年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2021年10月1日拉开大幕,于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主场活动。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委区政府主要承办的国家级戏曲嘉年华活动,每年秋季在北京园博园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它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在传承、融合、对话中,呈现“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鲜明特色,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戏曲文化重要品牌和亮丽名片。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英雄·奋斗”为年度主题,传唱英雄事迹,讴歌奋斗精神,为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添砖加瓦,以更为多元、有趣、互动的方式,将演出、活动、游戏有机融合,作为优美园林注入环境演艺的文旅融合新样态,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不断努力,给观众和游客朋友持续带来戏曲盛大节日的创新体验。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介绍今年戏曲文化周的演出与活动安排。今年的戏曲文化周名团名剧名家荟萃、票友票房竞相登场,“戏曲+”系列活动创新创意精彩无限,将带来240余场演出、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500场次互动活动,好戏连台。在举办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的同时,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也通过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这两大国家级戏曲艺术展演项目强强联合、交相辉映既能让全国观众“足不出户”体验戏曲艺术,又能形成合力把戏曲艺术传播好、推广好、体验好,特别是在京剧节期间,北京线下推出国家京剧院的《风华正茂》、北京京剧院的《李大钊》《许云峰》红色题材新编京剧,将为十月的北京增添美丽的国粹乐章。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时代主题鲜明,以“英雄·奋斗”为年度主题进行剧目选取和内容设计,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氛围。
4号门舞台,将推出“风华百年颂”系列演出。众多为庆祝建党百年创排或复排的优秀剧目,包括河北梆子《歌唱祖国》、京剧《长征路上》、评剧《相期吾少年》、北京曲剧《龙须沟》、昆曲《飞夺泸定桥》等等,都将依次亮相,在彰显戏曲艺术风采的同时,也让游客观众在国庆期间,再次感受到百年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印记。
阳光剧场则会在开幕当天,上演大型红色戏曲经典交响音乐演唱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届时,北京京剧院王蓉蓉、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王洪玲、中国评剧院王平等名家,将携手为观众奉上精彩节目。国庆期间,阳光剧场还将围绕“英雄今古情”主题,为观众奉上河北梆子《燕赵风骨杨继盛》、北京曲剧《烟壶》等剧目或折子戏。
此外,为了营造喜迎冬奥浓郁氛围,本届戏曲文化周还特别突出了冬奥主题,搭建冬奥特色舞台——冬奥曲苑。舞台位于太原园附近银杏大道上,背景为北京冬奥会logo,两侧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形象。冬奥曲苑在戏曲文化周期间将以单弦联唱、西河大鼓、牛骨数来宝、评书、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表演冬奥相关节目,游客们将在喜闻乐见的表演中获得冬奥相关知识,提前领略冬奥艺术魅力。
图/Dan Sandoval
中国戏曲文化周始终坚持国家级活动的覆盖面,以逐步推进全国地方剧种的省域全覆盖为目标。考虑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届戏曲文化周重点邀请京津冀地区的专业院团,包括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天津评剧院等18家专业院团,形成了京津冀地区“名团名剧名家”竞相演出的局面,是对三地名院团实力、名剧目魅力、名角色技艺的集中展示。
这些专业院团亮相阳光剧场与4号门大戏台之外,还将在组委会的安排之下,充分考虑广大戏迷的多面要求,依托地方园的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持续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表演。
北京园将围绕“华彩韵京城”主题展开,让院团轮番轮番竞技,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会依次上演。北方昆曲剧院“包园”的“忆江南”园,主打“昆曲丝竹吟”概念,将演出《玉簪记》《长生殿》《牡丹亭》等名剧中的诸多名段。晋中园的“非遗老戏台”,2019年曾让无数观众一睹“天下第一团”珍稀剧种的风采,今年则把丝弦、保定老调、唐剧等请了过来。
昆曲《牡丹亭》-杜丽娘 柳梦梅 图/Philippe BOURGEOIS
京剧《霸王别姬》-项羽 虞姬 图/Dan Sandoval
将在闽园亮相的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是本届戏曲文化周特别委约创排的作品。该剧选取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军民鱼水情”“智斗”“斥敌”等著名段落,将情境置于闽园的湖畔古厝天然光影中,并与评书串讲剧情完美结合。全新的互动亲切表述,将给观众沉浸于园林美景的观演体验,以不同于剧场的方式,近距离感受红色经典的别样魅力。
戏曲票友、票社是戏曲在民间活力的表现,本届戏曲文化周还会根据园博园其他空间的特点,为京津冀三地的戏曲票友安排演出场所。本届戏曲文化周在银杏大道上设置了8处票社联谊舞台,将银杏大道打造为“梨园大道”,京剧、豫剧、河南曲剧与评剧等会交错上演,展现各地区各剧种票友风采的同时,让观众感受何为“移步换景,处处有戏”。众多高校与民间青年戏曲社团,将在明天剧场开展“自古英雄出少年”戏曲竞演,展示戏曲的青春力量。遵义园则会举办中国戏曲票友大赛,届时会有京剧、评剧、昆曲和豫剧四大戏种的票友现场切磋,并有专家进行点评。
中国戏曲文化周向来坚持专业性与群众性并重、艺术性与多样性共融,今年继续设置票友大赛、戏曲展览、学术论坛、名家讲座等之外,还将努力探索戏曲的多元表现形式,助推文旅融合深入展开。“戏曲+装置”、“戏曲+游戏”、“戏曲+教育”等“戏曲+”活动,以互动体验、任务闯关、有奖打卡、近身表演等多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颖别致的手段,吸引游客与园博园的多个活动区产生联动,感受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强大魅力,使得戏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与推广。
往届活动现场。
其中,散布在园博园各活动区的“英雄召唤令·有奖打卡游戏”,游客通过参与和戏曲主题有关的互动挑战,以在园林打卡的形式,找寻戏曲里的12位古今英雄角色,不仅能与这些英雄产生互动,还能考验智慧,领略不一样的戏曲乐趣。
岭南园的真人园林戏曲游戏“大破天门阵”,是结合了戏曲元素的开放式户外沉浸演绎游戏。游戏中游客与NPC(真人戏曲演员)进行互动演绎、益智解谜等挑战,让游客变“走近”为“走进”,变“感受”为“参与”。
园博园内还将设置国潮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设置戏装体验、主题摄影、非遗手作等现场互动,打造体验式消费空间,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此外,为面向海外人士推广中国戏曲文化艺术,探索推进戏曲文化周国际化组委会专门设计了I Love Chinese Opera(爱上戏曲)京剧文化之旅活动。该活动与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组织开展,邀请在京外籍人员体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与魅力,通过游园赏曲、名家沙龙、入戏工作坊等充满互动性、沉浸式的方式,让参与者走进国粹,深化国际人士对于戏曲的理解和认同。
本届戏曲文化周,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在主场活动期间,将精选14场演出、12场名家讲堂和1场学术论坛在多个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或线上播放。在央广网、云听和视觉中国建立专题页面,通过新闻、视频、音频多维度展现戏曲文化周的精彩内容,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看大戏。
金秋时节,北京园博园将再次变身戏曲百花园,它将利用最多元的手段方式满足最广泛的观众对戏曲艺术的欣赏和品鉴,营造“时时有戏,处处有戏”的氛围。国庆佳节,等您入园观景、赏戏。
入园门区为:2号门、3号门、6号门。
公共交通车站:园博园(地铁站)、地铁园博园站(公交站)
途经地铁:14号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