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版)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人员管理要求
1.严格落实测量体温的工作要求,对入住登记客人一律进行体温测量。对旅游住宿企业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测量。按照属地工作要求,明确对发热症状人员的应急处置流程,发现被测对象体温大于等于37.3℃,或出现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的,旅游住宿企业应通知区疾控部门,在其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及时报告属地相关部门。
2.推动信息登记全覆盖,对所有入住客人,要求其如实填报《旅客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见附表),核查其“健康码”(“有码认码,无码认单”),并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妥善保存登记信息,以备相关工作部门随时调阅。对“健康码”非绿码人员以及未经14天观察期的入境人员(澳门除外)、来自或途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旅游住宿企业应及时报告属地相关部门,按照本市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3.提醒住客尽量减少接待访客。
4.在人员较多、较为密集的室内公共区域活动时,要提醒宾客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提醒宾客注意保持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5.旅游住宿企业应每日核查上岗员工“健康码”,根据要求汇总登记员工健康状况。员工在岗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做好个人清洁,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推动旅游住宿企业员工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提醒接种后的员工仍需注意个人防护。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住宿企业对关键岗位员工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6.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渠道,加强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等防控知识的宣传。
二、公共区域卫生要求
7.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建议在大堂、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8.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地面、墙壁、卫生间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做到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相关操作如下:
(1)地面、墙壁消毒: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消毒: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卫生间消毒:公共卫生间应增加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卫生间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卫生间内的表面以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4)拖布和抹布等清洁工具消毒: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三、餐饮区域卫生要求
9.餐厅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营业期间要根据店堂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导流措施和预警,应尽可能扩大客人就餐时人与人的间隔距离,确保宾客就餐安全。
10.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餐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11.为宾客提供公共洗手池备有洗手液,鼓励对就餐客人提供一次性酒精消毒纸巾。提倡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和打包服务,倡导光盘行动、文明健康用餐。
12.厨房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保持厨房用具的清洁,妥善做好垃圾处理。食品操作人员需注意个人卫生,始终保持身体各部位的清洁。避免徒手直接接触食物,特别是处理即食食物时,需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食品处理人员,应立即向管理层报告并寻求治疗,立即停止从事任何可能接触食物的工作。
13.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及原料采购的把关。食品卫生食品应从经批准或信誉良好的来源供应,收货后立即转移到适当的储存区域并做好记录,便于在发生召回或食品事件时追踪产品。食品在冷却、储存、展示、运输和服务的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防止食品中的细菌繁殖到不安全的水平。防止细菌在设备、用品和人员间出现交叉污染。冷冻食品应彻底解冻,尽量减少食物中毒细菌和毒素的产生和增长。食物应彻底煮熟,以杀死任何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细菌,食物中心或最厚的部分需达到75℃15秒,确保食品安全。
四、客房区域卫生要求
14.通风
(1)应注意开窗通风,客房需要保证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调系统、换气设备、排气扇正常运转。
(2)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15.消毒
(1)先清洁,再消毒。每天对家具、家电设施使用1:30稀释后84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消毒。紫外线至少照30分钟(如有)。
(2)客房内卫生间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天向卫生间马桶内投放消毒药片或使用1:30稀释后84消毒液进行消毒。
(3)杯具消毒清洗方法: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酒店布草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必要时可采买密封客耗品。
16.布草管理
(1)布草包装:整理布草时需装袋处理,将污渍部分包在布草内,每次装载量不超过洗衣袋的2/3。如外包处理,需用防漏袋包装脏布草,用绳紧紧系住包装口。
(2)布草清洗:
①可洗物品包括床单、枕套、毛巾和棉毯。严格按照预洗、主要清洗、漂洗程序,对布草进行洗涤。高温清洗需控制在71℃持续三分钟或65℃持续十分钟。低温清洗为20℃,需含漂白剂(百万分之60-150(ppm)有效氯)清洗。
②不可洗物品包括床垫和枕头,应按照相关卫生防疫要求进行处理。
③极度污染的布草,应小心清除固体和大面积废物,按照布草标准清洗程序清洗。被血液、排泄物等污染的布草,应使用一次性手套。如清洁程序有污染皮肤或工作服的风险,应穿长袍或围裙。
五、通风管理要求
17.根据各区疾控部门的工作要求执行。
六、其他
18.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19.本防控措施指南,将根据国家及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附表
旅客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
年 月 日
姓名 | 身份证/ 护照号 | 联系方式 | ||||
是否自外省市或境外出发(□是□否), 如是,填写离开出发地日期: 境内出发地:省/市/自治区 市 境外出发地:(国家或地区)
|
□火车车次 □飞机航班 □汽车班次及车牌 □自驾车牌 | |||||
同行人员姓名 和联系方式 | 体温 | |||||
目前健康状况: □咳嗽 □咳痰 □流涕 □咽痛 □胸痛胸闷 其他 □无上述异常症状 |
本人承诺以上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如有不实,本人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
填报人: 填报日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